Liberal Studies Classroom 通識

中國在促進世界安全及和平所扮演的角色

Facebook Twitter Email

刊出日期﹕2012年5月14日(文匯報)

背景

隨著改革開放的順利推行以及世界局勢的逐步穩定,中國自上世紀80年代起,開始積極參與國際安全事務,包括聯 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的行動。中國一直奉行「互不干涉內政」的原則,在促進世界安全及和平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以代表身份保護發展中國家的權益;但西方國 家卻認為,可單方面向戰亂國動武,為保護平民而推翻政權。這種中西差異令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的行動面臨重大挑戰。  ■嘉賓作者:仇國平 (澳門大學政府與 行政學系副教授)

重睦鄰反霸權 互不干涉內政

中國在促進世界安全及和平所扮演的角色,與中國領導人對外交政策的思維息息相關:第一,在已故領導 人鄧小平的「韜光養晦」思想指導下,中國在外交上強調維持良好睦鄰關係;第二,中國認為國際秩序被西方國家主導,未必符合中國利益,對西方國家維持世界安 全及和平的舉動也不一定全力配合;第三,中國的非政府組織及公民社會仍未成熟,令中國只能依賴國家部門促進世界安全及和平;第四,重視聯合國在解決國際間 糾紛的角色,在沒有聯合國授權下,反對對任何國家採取制裁行動;第五,堅持在17世紀歐洲國家開始採用的國家主權觀念,反對干預別國內政;第六,重視透過 雙邊及多邊關係,解決地區安全問題;第七,以建立和諧世界為旗幟,抗衡美國霸權,反對以推動自由、民主及人權為名干預別國內政。

積極投入 願當「世界和平大使」

由於中國在1950年至1953年曾與以美國為主的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簡稱維和部隊)就朝鮮問題 發生過戰爭,中國有很長一段時間認為,聯合國維和部隊是美國或蘇聯用來維持他們霸權的工具,因此在上世紀80年代前,中國並沒有參加維和部隊。後來,維和 部隊改變功能,由作戰隊伍變成各國內部武裝衝突中的緩衝。中國認為,只要各國提出請求,中國樂於參與維和部隊行動。因此中國對維和部隊的派員日漸增加。 2010年,中國派遣2,040名軍事人員、警察以及文職人員參與維和部隊的行動,數目是5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之冠。

倡以談判化解糾紛

自上世紀80年代起,中國與大部分鄰近國家簽定協議,解決陸地邊界糾紛。1996年,俄羅斯、哈薩 克、吉爾吉斯斯坦及塔吉克斯坦成立「上海五國會晤機制」,並在2001年加入烏茲別克斯坦,改組為「上海合作組織」,以多邊關係方式應付中亞地區共同面對 的伊斯蘭極端主義對國家安全造成的挑戰。

在朝鮮問題上,中國亦使用多邊關係方式,透過「六方會談」(包括朝鮮、韓國、中國、日本、美國和俄羅斯)來穩定東北亞局勢。至於南海及東海領海主權爭議中,中國堅持以雙邊談判方式,分別與日本、越南和菲律賓對談,維持領海主權完整。

另外,中國在防止核子武器擴散及限制其他大殺傷力武器上,亦作出不少貢獻。1980年,中國參加裁 軍會議;1984年參加國際原子能組織,容許該組織的專家監視中國民用的核能設施;1992年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1993年簽署《禁止化學武器公約》(Convention on the Prohibi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roduction, Stockpiling and Use of Chemical Weapons and on Their Destruction);1996年簽署《全面禁止核試條約》(Comprehensive Nuclear-Test-Ban Treaty),並在2010年由全國人大會議通過。

進貢少權力大 受質疑

不過,客觀數據及事件顯示,中國在促進世界安全及和平上有不足之處。在2010年聯合國的預算經費 中,只有約3.189%來自中國,比例低於英國(6.604%)、法國(6.123%)及美國(22.000%),亦比其他非常任理事國的日本 (12.53%)、德國(8.018%)、意大利(4.999%)及加拿大(3.207%)為低。而在5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中,比例只比俄羅斯 (1.602%)高。有論者認為,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對聯合國的「進貢」較少無可厚非。但是,中國身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亦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 國,在重大決定中有否決權,權力較其他國家大,義務自然應該較多。換言之,中國對聯合國的財政義務,相對它的權力是不成比例的低。

中西分歧大 聯國陷兩難

中國與西方國家在促進世界安全及和平的手法上存在很大分歧。

西方:可單方面動武

西方國家普遍認為,民主政權對政府有較完善的監察制衡,相對「非民主」政權,民主政權對內侵犯人 權、對外發動戰爭的機會較少。要維持和平,有需要向「非民主」國家及地區輸出民主、人權、自由等西方價值,協助她們建立民主政權。輸出民主、人權、自由等 西方價值的方式,包括在「非民主」國家及地區資助人權關注組織,揭露這些地區侵犯人權的問題;以諾貝爾和平獎及其他國際性榮譽,表揚爭取民主自由的個人及 團體;向「非民主」地區進行電台廣播,令當地人民接觸更多民主人權信息;西方國家不時就民主人權自由等議題,與「非民主」地區領袖進行對談,期望「非民 主」地區改變對民主人權自由的限制;以推動民主人權自由等附帶條件,向「非民主」地區提供經濟及技術援助;在發生戰亂的國家,若有無辜平民被政府殘殺,西 方國家可放棄國家主權的概念,按照保護責任(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的原則,單方面向戰亂的國家動武,為保護平民而推翻政權。

中方:尊重國家主權

中國政府則認為,西方國家推動的民主人權自由觀念,只是西方的價值觀,而非普世價值,不能強加於其 他國家上。中國政府堅持國家主權的觀念,沒有國家政府容許,即使該國動亂四起,無辜平民被政府殘殺,其他國家只可呼籲及協助該國各政治派系就和平進行對 話,不能單方面動武,更不能推翻任何政權。由於對國家主權觀念的不同,令聯合國有時難以採取聯合行動來維持和平。2012年初,中國聯同俄羅斯在聯合國安 全理事會否決由阿拉伯聯盟提出,有關譴責敘利亞總統巴沙爾對國內反對派的鎮壓、要求停止襲擊和平示威者的議案,令聯合國對敘利亞內亂不能採取果斷行動。

無條件援助 反自討苦吃?

中國政府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援助大多沒有附帶條件。中國認為,若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援助附帶條件, 會影響受助國家的內政。國際輿論對此眾說紛紜,有的讚好,有的反對。反對者認為,沒有附帶條件會令受助的專制政權缺乏改革動機,生活在專制政權下的人民繼 續受到打壓,不利維持和平。同時,被打壓的人民會將中國視為專制政權的幫兇,繼而襲擊當地的中國人或機構。2012年初,中國企業中水電集團公司在蘇丹南 科爾多凡州的公路項目工地,遭反政府武裝襲擊,29名中國工人被挾持。有輿論認為,這是中國對專制的蘇丹政權過分妥協的結果─南蘇丹經過多年的內戰,終於 在去年7月正式脫離蘇丹獨立。南蘇丹的石油蘊藏量佔原蘇丹達八成,但因地處內陸,所有石油出口要依賴蘇丹。南蘇丹與蘇丹一直就石油過境費談不攏,蘇丹在談 判過程中,拉攏國內主要的石油設施投資國家中國向南蘇丹施壓,因而激發支持南蘇丹、根據地在蘇丹的武裝分子不滿。

概念圖 (Mind Map)

相關概念:

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

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United Nations Peacekeeping Force)是由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派遣,負責執行和平協定、監察停火、在非軍事區巡邏、在對立部隊之間設立緩衝區、制止交戰,同時通過談判,設法解決爭 端。聯合國並沒有自己的軍隊,每次的維持和平行動均由各會員國自願派遣部隊和裝備,費用則由聯合國負擔。

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傳統做法,是在戰事停火後並得到交戰各方的同意下,執行維持和平工作,包括派 遣監察員到各個交戰陣營,以確保和平協議得以達成,並協助各方執行協議內的條款。然而,隨著冷戰的結束,聯合國於1992年重新定位,更積極地介入國家內 戰,以拯救和保護受戰火威脅的平民。

六方會談

六方會談(Six-party Talks)是指由朝鮮、韓國、中國、美國、俄羅斯和日本6國共同參與、旨在解決朝鮮核問題的一系列談判。會談於2003年8月27日開始,至今共舉行過六輪會談。 ■參考來源:樂施會網站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 Gerald Chan, Pak K. Lee and Lai-ha Chan. China Engages Global Governance: A New World Order in the Making? (Ox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2), pp.40-58.

2. 《中國的國防

3. 《中國維和部隊》,中國政府網

4. “全球核削減 世界共同安全的關鍵途徑”,文匯網

5. “南北蘇丹爭油中國成磨心”, 明報,2012 年1月30日
6. “中國工作組赴蘇丹救人質””,澳門日報,2012年2月1 日

延伸活動:

1. 針對以下兩個題目,分組進行資料收集及討論,了解中國促進世界和平的貢獻。

題目a:中國成立上海合作組織後的中亞局勢。閱讀資料:http://www.sectsco.org/CN/,上海合作組織網頁

題目b:美國在2009年「重返亞洲」後對東南亞勢力平衡的影響。閱讀資料:《美國重返亞洲對兩岸關係的挑戰與對策》,中國評論新聞網,2012年2月27日

 

Facebook Twitter Email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