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析圖表 探索世界人口發展
背景
去年10月,地球第七十億個人類嬰兒出生。這平凡的孩兒在此刻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甚至引起了小小的騷動。好幾 個國家,例如菲律賓、俄羅斯和印度等更吵嚷著要爭奪這個「特殊頭銜」;但轉眼間,這名嬰孩已無聞在浩渺的人海裡。看畢這宗新聞,我們應如何解讀其背景?又 可從哪些角度思考世界人口問題? ■嘉賓作者 鍾文堅 (資深通識科教師、學校通識顧問)
了解新聞背景 對比數據變化
你或許會有疑問,地球第七十億位成員是怎樣計算出來的?又如何推算出出生日子?原來這是聯合國人口 基金會(UNFPA)推算的結果──它可是目前這方面最權威的國際機構。不過UNFPA的專家亦表明,由於「人口統計」難免有誤差,較合適的說法會是「世 界人口會在推算日的前一年或後一年間突破70億大關」,所以該推算日只具象徵意義。
「60億嬰孩」出生 遠赴醫院合照
既然推算日只具象徵意義,為甚麼全球視線仍會被這宣稱為「第七十億人」的嬰孩吸引呢?為甚麼又有好 些國家著緊地爭奪這個「頭銜」?回顧歷史,1999年10月在波黑首都薩拉熱窩同樣有過一段「第六十億名嬰孩降生」的國際新聞上演。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 專程跑到醫院,興高采烈地抱起嬰兒合照。於是,整件事就被國際輿論引導,合演成一齣國際「矚目事件」。
因應「70億嬰孩」的新聞,有傳媒機構回到薩拉熱窩一個貧民窟裡,找回那位「60億嬰孩」──已被世界遺忘10多年的男孩。人們此時才發現,他和父母現時過著困苦的生活。媽媽還向記者抱怨,兒子除出生當天受過關注外,沒得到絲毫好處──像是埋怨聯合國的「無情無義」。
「70億嬰孩」出生 慨歎貧富不均
物換星移,現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除沒湊熱鬧地去跟「70億嬰孩」合照,還在接受訪問時一臉嚴肅 地表示,這一天的來臨實在不值得高興,更替初生嬰兒感到憂慮,因這新生命誕生在一個「充滿矛盾的世界」─人口急增,加上貧富不均,世界雖然糧食充足,卻有 10億人要餓著肚子。
只相隔一個年代左右,世界領袖對「N十億嬰孩」的態度可說有了一百八十度轉變。難道新生嬰兒來到了一個不同的世界?人們對人口問題有著很不一樣的觀感,這箇中變化,應如何解讀呢?
選適當工具 多角度分析
分析數據時,大家要謹記不能單憑一個簡單的數字(例如:70億人或100億人),就妄下結論判斷出人類生活環境的好壞。畢竟,地球上生活的70億人分布在不同大陸上,有著相異的地理條件,不盡相同的地緣、歷史和人文因素。
若要比較不同國家/地區的居民生活質素,最常用的會是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 GNP)除以該地區的人口,就可得出人均所得,數字高低可比較不同地區的經濟發達水平差異。要注意本港在此較常採用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 GDP)計算。
單計經濟數據 難評生活質素
但是問題又來了,因為GNP數字只著重計算經濟活動的成分,但人類不僅僅是「經濟動物」,還有著豐 富的社會和文化含義在其中。因此,針對經濟數據的不全面,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的專家學者,於1990推出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 – HDI),指數根據平均預期壽命、識字率、國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計算,可於國與國之間作比較。自此,UNDP每年都會公布一份人類發展報告,勾勒出全球人 類不同的生活水平。因此,透過比較不同地區/國家的HDI數值,就可以大體上了解這些地區人群的生活質素。
搜集權威資料 認清事實真貌
UNDP網頁(http://hdr.undp.org/)擁有豐富的資料,單是最近期的2011 年報告就包括多達187個國家或地區。細看數據(見左表),本港排名第十三,緊隨公認的亞洲最先進國日本。內地排名第一百零一,澳門和台灣則沒有官方排 名。在餘下的亞洲小龍中,韓國排第十五,新加坡則排第二十六。另外,泰國排第一百零三,菲律賓排第一百一十二,印尼排第一百二十四。以上排名跟筆者印象相 去不遠,唯一有點意外的是新加坡應與香港相若,排名卻有雙位數差距,值得深入探討。
再看較受注目的新興經濟體金磚四國,除中國外,俄羅斯排較前的第六十六,巴西排第八十四,印度則在較後的第一百三十四。最後試抽出頭五位和最後五位的國家/地區來比較,大家能否找出任何端倪?
各地HDI數值及排名
排名 國家/地區 HDI*
12 日本 0.901
13 香港 0.898
15 韓國 0.897
26 新加坡 0.866
66 俄羅斯 0.755
84 巴西 0.718
101 中國內地 0.687
103 泰國 0.682
112 菲律賓 0.644
124 印尼 0.617
134 印度 0.547
01 挪威 0.943
02 澳洲 0.929
03 荷蘭 0.910
04 美國 0.910
05 新西蘭 0.908
183 乍得 0.328
184 莫桑比克 0.322
185 布隆迪 0.316
186 尼日爾 0.295
187 剛果 0.286
(民主共和國)
註:*HDI數值:最低0分,最高1分。
■資料來源:UNDP網頁
宏觀看圖表 提升洞察力
佔頭五位的國家中,挪威和荷蘭是歐洲發達國,另外3個曾是英屬殖民地。相反,敬陪榜末的5國則全部 在非洲大陸,除莫桑比克位處非洲東南角臨海,其他4國均在內陸,不是遠離海邊,就是國土內的海岸線不足。如此說來,我們可考慮提出以下假說:「各地人類發 展指數高低,與該地區的地理位置和土地資源有密切關係。」若仍存有疑問,不妨多找材料作參考,例如UNDP在計算出各國的數據後,再按指數劃分為五個高低 不同的組別(見圖)。
沿海發展好 內陸起步慢
根據右表的組別劃分,大家就可看到表列的國家,在世界地圖上的分布。透過宏觀地閱讀右上的人類發展 指數組別分布圖,可清晰發現藍色部分的非常高度發展地區,除澳、紐及南美洲南端的智利和阿根廷外,均集中在北美和西南歐區域;相反,淺綠的低度發展地區則 集中於非洲中部及內陸區域,以及部分南亞地區。顯而易見,人類發展指數的高低,跟地緣因素有著緊密的關係。由是可見,透過圖像資料,有助掌握不同發展水平 地區的空間布局和整全(Holistic)視野,這就是運用多角度思考的厲害之處。
讀者有時間可再細看亞洲四小龍和金磚四國。大家都熟知亞洲四小龍均在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透過高速工業化,致使經濟起飛;而金磚四國則是在上世紀90年代前後,加速經濟發展步伐,躍身成為具實力的世界經濟體。
注意數據關連 減少錯誤解讀
本文擷取的數據十分有限,讀者有興趣可到UNDP網頁仔細瀏覽。要注意UNDP用於運算HDI的各項要素實相互關連(例如教育和收入),在引用HDI來作比較時,要明白其特性才能減少誤讀。
另外,有不少批評指HDI仍偏重經濟因素,沒有考慮地區內的貧富差別、性別差距及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考量等。這是HDI的不足之處,大家採用其數據時,要明白其中限制和不足才能恰當加以運用。為了回應有關批評,UNDP後來就再發展出多種相應的指數讓大 家可作更多角度的分析。
人類發展指數組別
組別 HDI
非常高度發展 >= 0.889
高度發展 >= 0.741
中度發展 >= 0.630
低度發展 >= 0.456
世界平均 0.682
■資料來源:UNDP網頁
結語
要了解一個地區,甚或一個國家的底蘊,又或作各地比較,實難以簡單幾組數字就能說得明白。世界上, 不同的國家,內裡不同的民族,都是複雜的群體。另外,因篇幅所限,本文內容只擷取世界人口70億這一時間點進行分析,未能審視各國、各地區的歷史發展軌 跡,有所不足,要待有心人深入探究。撇開指數的不足之處,UNDP的努力著實讓人們進行國與國的比較研究時,較易獲得相對客觀的數據作分析。若要見樹又見 林,就要做更踏實的資料搜集和研究,或進行較長的實地考察,才能看清多一點真貌。
寫作本文,並非要為所提出的問題提供可靠答案,而是建議一套可供應用的多角度思考分析方法,利用較客觀的數字、表列、圖表等工具,提升讀者的洞察力。要謹記,通識的探究過程是一段沒有盡頭、充滿奇趣的探索旅程。
概念圖 (Mind Map)
思考問題
1. 知道世界人口達到70億後,你會產生甚麼疑問或聯想?
2. 人類發展指數(HDI)可以怎樣幫助我們了解各國/地區人群的生活質素?
3. 承上題,除HDI外還有哪些可靠的指數可助分析各國/地區人群的生活質素?
4. 要怎樣運用多角度思考,才能提高面對紛紜世事的洞察力?
延伸閱讀
1.《人類發展報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
2. 簡明宇,《貧國飢富國飽 糧食分配失衡》,香港文匯報,2011-3-21
3. 樂施會,《樂施會指出全球最貧窮人口未能分享經濟增長成果 不公平現象在G20國家中加劇》
影片
Hans Rosling, 「探討全球人口增長」, 【TED】國際名校公開課, 網易公開課 (教學視頻附有中文簡體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