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控煙系列之一﹕衛生衝突:煙毒禍全球 防控陷兩難
刊於2011年9月5日文匯報
背景﹕
吸煙是公共衛生界別的其中一個重要課題。每年因吸煙而死亡的人數以百萬計。有人認為,吸煙只是一個人的舉動,但在全球化的推進之下,吸煙已發展成為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導致國際組織不得不採取聯合行動,共同處理吸煙所引起的問題。
作者﹕簡明宇
10億煙民 8成收入中低等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資料,全球約有10億煙民,8成來自中低收入國家。每年因吸煙而死亡的人數有600萬人,其中60萬為吸入二手煙的非吸煙人士。如果這種情況持 續,至2030年,每年相關死亡人數會增加至800萬;按推算,每10個成年人,就有一個死於吸煙。
全球每年損失5千億美元
男女比例方面,全球有40%男性吸煙,女性則有9%,女性煙民人數約有2.5億人,但在一些地區的 女性吸煙率正持續上升。每年約有40多萬成年人死於二手煙,當中超過6成為女性。此外,吸煙導致全球每年損失5,000億美元,這個數字已超過發展中國家 國家衛生開支的總和。
煙商冇王管 自由貿易推波助瀾?
全球一體化演進,其中自由貿易是核心元素之一,不少國家積極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簽署多邊貿易協定,以推動貿易額增長及促進經濟發展。而煙草商則利用貿易自由化在世界各地「攻城掠地」。在自由貿易談判中,煙草產品被界定為普 通商品,而非危險物品,因此享有相關待遇;有學者指這是導致問題發生的根源。貿易自由化強調減少貿易管制、減少甚至取消關稅、增加競爭及令商品降低價格, 但控煙措施卻主張限制煙草產品銷售、增加煙稅、調高煙草產品價格、限制推廣及宣傳,兩者背道而馳(表一)。
煙草商成功以自由貿易之名,對未開發的市場展開攻勢。由於不少國家實行煙草專賣制度,入口煙品的關稅往往很高,貿易自由化後,煙草產品作為「普通商品」便享有低關稅甚至免稅入口的待遇,南韓及台灣等市場便因此為煙草商大開中門,這些財雄勢大的跨國煙草商甚至可以低價傾銷,攻佔及擴大市場。
橫行無忌 反對條例修訂
基於被界定為普通商品,煙草商成功以自由貿易之名,對未開發的市場展開攻勢。由於不少國家實行煙草專賣制度,入口煙品關稅較高;貿易自由化後,煙草產品作為「普通商品」便享有低關稅甚至免稅入口的待遇,韓國及台灣等市場因此為煙草商而大開中門。
加拿大有煙草商提出,政府禁止煙草產品宣傳時使用「Mild」及「Light」等字眼違反《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Agreement)中所謂最小的貿易限制。
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貿時承諾,開放煙草市場及降低煙草產品的關稅,煙稅從2001年的49%降至2003年的25%。2002年,中國入口6,900萬包煙,至2003年升至9,300萬包,升幅超過30%,外國煙草產品不斷湧入。
在泰國、巴西及加拿大,煙草商引用《與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產權協定》(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對當地政府要求擴大煙草產品健康忠告面積提出反對。
香港早前修訂《吸煙(公眾衛生)條例》時,政府引入禁止煙包使用「Mild」及「Light」等字眼的條文,同樣遭煙草商引用《與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產權協定》作反對,認為侵害他們的知識產權,甚至威脅提出訴訟,結果政府讓步,改為禁止誤導性描述。
煙利可觀 富可敵國
經過不斷的拼購,除了部分實行煙草專賣的國家外,煙草產品市場皆由四大煙草公司佔據。雖然市場上有多不同牌子的煙草產品,但大部分都為四大公司的產品。煙草業包含了世界上最強的跨國企業(Transnational Corporate),除了經營煙草外,他們尚涉足飲品、食品、金融、酒店及通訊等等,為人熟悉的大型食品公司—卡夫亦曾一度是最大煙草商的子公司而已。2007年全球煙草市場價值3,780億美元,估計至2012會達4,644億美元,即增加23%。換言之,除了22個國家外,他們的收入已經超過世界上所有其他國家的GDP規模,無疑是富可敵國。(表三)正正由於他們屬於超大型的跨國企業,其影響範圍之廣,已不是單一國家而已,吸煙問題亦因此演變成不同國家共同的問題。而控煙運動要與這些「巨無霸」周旋,實在困難重重。
表三﹕香港政府與某一跨國煙草公司
香港政府 |
某一跨國煙草公司 |
|
員工人數 |
16.5萬 |
6萬 |
設辦事處國家 |
9 |
120 |
2010年收入 |
3,184億港元 |
1,860億港元 |
#駐外國經濟貿易及辦事處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及該煙草公司網站
小知識:
《煙草控制框架公約》
《煙草控制框架公約》(Framework Convention on Tobacco Control)(下稱《公約》)(全文下載)是世衛推動的第一條國際公約。《公約》在2005年正式生效,目前共有超過170個簽約國,中國是其中之一,其效力引伸 至香港。《公約》在控煙政策上對簽約國有既定要求,如煙包的健康忠告至少佔煙包面積的30%、禁止煙包上有誤導或虛假陳述及禁止煙草廣告等;世衛亦要求簽 約國定期提交報告,以監察《公約》的實施情況。雖然煙草商仍引用自由貿易的協定來挑戰控煙措施,但《公約》令控煙措施同樣有國際條約的支持。此外,《公 約》亦訂立最低標準,協助各國加快推行控煙措施的步伐。
控煙潮席捲全球
在世衛推動下,控煙浪潮席捲全球。為履行《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要求,各簽約國積極加強國內的控煙法例及措施。事實上,這個浪潮從2005年《公約》正式 生效後開始,部分國家更一早已作出準備。表二可見,《公約》實施後,各地控煙措施不斷加強,尤其是在室內公共場所禁煙方面,《公約》實施後2年只有63個 國家或地區履行有關規定,至實施後5年已增至107個國家或地區。控煙運動已發展為全球性運動。
概念鏈接:
跨國企業
跨國企業(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意指大型跨國企業會在全球多個地方成立分公司,總部設立在某一國家,但並不界定自己為只屬該國的企業,而是超越國界的商業機構。 大部分涉及眾多業務,旗下可能有很多子公司,其員工人數及財政狀況甚至超越部分國家的政府。
貿易自由化
貿易自由化(Trade Liberalization)意指減少甚至去除國與國之間貨物進出限制的過程,包括削減或取消關稅及非關稅障礙(如牌照及配額),而這個過程的最終目的是推動自由貿易。
煙草業
煙草業(Tobacco Industry)包含整個行業鏈的各個部分,包括煙草種植、加工製作、批發及零售,以至宣傳等等。在一些地區,煙草業是當地的經濟支柱,例如在雲南省,煙草業所納稅金佔全省財政收入的58%。
思考問題﹕
- 你認為自由貿易對全球公共衛生帶來好處或壞處?理據何在?
- 自由貿易在何等程度上造成跨國企業進一步擴張?試舉例說明。
- 《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在何等程度上有助控煙?試抒己見。
- 有人說:「由於煙稅利益龐大,各地政府未必致力執行控煙措施。」你對此說有何看法?試抒己見。
- 搜集資料,試評價香港政府的控煙成效
延伸閱讀
- 制止煙草氾濫全球!中國大陸不要煙草自由貿易!
- 澳洲‧禁印商標‧煙商擬告政府‧指違投資協定
- 煙草版圖
- Zeigler DW. International trade agreements challenge tobacco and alcohol control policies. Drug and Alcohol Review. 2006;25(6):567-579.
- Shaffer ER. International trade agreements: a threat to tobacco control policy. Tobacco Control. 2005;14(suppl_2):ii19-ii25.
- McGrady B. Trade liberalisation and tobacco control: moving from a policy of exclusion towards a more comprehensive policy. Tobacco Control. 2007;16(4):280 -283.
- 世界衛生組織網站
影片
The Insider (奪命煙幕/ 驚爆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