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權利還是義務?在家上學vs強迫入學
在歐美,有越來越多家長選擇讓孩子以在家上學(Home Schooling)方式取代回校上課。近年,此風吹至兩岸三地,香港曾有家長讓其子女在家上學,但政府卻因此發出「入學令」。鼓吹在家上學的家長認為這是個人自由,且家長應有選擇教育的權利,不過,反對者卻認為回校上課才能保證兒童的全面發展。究竟接受教育是權利還是義務?強迫入學是保障兒童福祉還是剝奪其自由?在家上學是更能「因材施教」,還是阻礙全人發展?
Read More扶貧道遠:誰是貧窮線中人?
踏入新一年,按習俗,人們都會許下新年願望。隨著政府和社會各界漸次形成了共識:本港有需要訂立貧窮線,藉以推動扶貧的相關工作和政策。對於基層市民,這項消息未知會否在新一年帶來多一點的希望,希望有關措施能夠改善他們的生活境況。 不過,就如其他眾多具爭議的政策措施,應如何為貧窮劃線?始終是一項複雜艱巨的任務,因為對貧窮的 定義和理解,人們有著各種不同的看法。對於如何劃定貧窮線,亦有各自不同的詮釋和解讀,並由此引申出不同的政策取向與效果;而基於各持份者不一樣的立場和 考慮,要制定讓各方都能接受的貧窮線,將是一項十分困難的工作。
Read More工資翻一番?看上去很美!
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要「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原因在於是中共首次明確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的目標。
Read More緬甸外交:緬甸 小國大博弈
自從去年11月舉行20年來的首次大選後,緬甸以一種近乎高調的姿態試圖擺脫國際孤立的狀態。昂山素姬走出緬 甸、可口可樂重返緬甸、外交部長訪問美國等這一系列動作,都無不表達著緬甸願意回歸國際社會的強烈願望。當緬甸在改革和民主的道路上取得顯著進展的同時, 這個經常被稱為「中國的附屬國」的東南亞國家卻與中國的關係日漸微妙起來。在繼續發展對華關係的同時,緬甸努力改善與東盟、印度、日本甚至美國的關係。
Read More垃圾收費:減廢良方:廢物徵費 廚餘管理
「都市固體廢物處理」一直是讓環境當局「頭痛」的問題,一方面,每日送往堆填區的廢物量超過一萬三千公噸,即 每年近五百萬公噸的海量,本港面對堆填區即將爆滿的嚴峻問題;另一方面,限於社會輿情和政治經濟等諸多因素,當局要處理每日產生的大量都市固體廢物,暫仍 未有解決良方。於是提出了源頭減廢建議,現正考慮實施「廢物徵費」與「廚餘管理」的計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