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懸殊:老中青窮人 誰能定分界
「貧窮」是一個具爭議的概念,因為不同的定義及量度方法,涉及不同的福利價值觀(Welfare Philosophy)和扶貧承諾。不少香港市民會以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簡稱綜援)受助人來區分貧困人口,因為綜援受助家庭須符合 收入及資產審查的規定,相關經濟援助只足夠維持受助家庭成員的基本生活需要,如食物、住屋、衣服、燃料電力等。另一方面,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簡稱社聯)則 按不同住戶人數劃分,收入少於或等於全港相同人數住戶入息中位數一半的住戶,被界定為低收入住戶。近年,貧富懸殊問題成為評估均衡社會和經濟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識別貧窮群體,有助制定針對性政策措施,從而紓緩貧富不均所致的社會問題。
Read More製衣又回收 貧國衫褲氾濫?
舊衣循環回收運動對香港人來說並不陌生,類似活動在全球的已發展國家或地區都有進行。這類活動皆以「環保」及「扶貧」為標榜,但在全球化的浪潮下,這是否真正達至「扶貧」的效果?
Read More內地婦來港產子增,帶來生機或危機?
香港的生育率不斷降低,人口逐漸老化,為香港的未來發展帶來隱憂。另一方面,不少內地居民覺得香港的社會福利較內地優厚,故有越來越多內地孕婦來港 產子,希望其子女將來可享受香港的各種社會福利。有人認為這些「港產嬰」可紓緩人口老化問題,不過亦同時為香港的社會福利制度帶來沉重的負擔。究竟他們會 為香港帶來生機還是危機?
Read More湄公河旱情.天災或人禍?
在 2010年,東南亞及中國西南部發生大規模旱災。發源於中國境內的湄公河,流經東南亞多國,其水位更降至歷史性低位。嚴重的旱災已威脅到區內的日常生活及 經濟。由於越南及泰國等國是大米及橡膠的主要生產地,預料旱情將令產量大減,最終引發物價上漲。旱災更影響中國與鄰國的外交關係。有人認為,東南亞的旱情 是由中國在湄公河上游興建多座水壩所致,有關議題更被搬上湄公河峰會討論,而中方則稱這是聖嬰效應的一部分。我們以下將從多角度,探討旱災與中國外交的關 係,以及災情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Read More快餐卡路里爆燈.多吃癡肥傷身
早前,有電影製作人為了證明快餐與肥胖衍生疾病有關,以自己為實驗品,每天3餐進食麥當勞,並將此拍成電影;30天之後,結果導致體重激增,身體出 現各種嚴重毛病。事實上,隨着全球逐漸強調健康飲食,人們已日漸醒覺快餐食物的禍害。有人認為,政府應限制快餐業的發展,保障市民健康;但亦有人認為,近 年快餐店開始推行均衡飲食套餐,市民應有調節飲食的責任。究竟快餐怎樣影響身體健康?下文將從多角度分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