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S二手資料搜集系列三之一﹕忽略二手資料 IES難取高分
背景
獨立專題探究(IES)要求同學獨自完成一項小型「研究」,在進行資料搜集時,不少同學都著眼於以訪問、問卷 調查或者觀察等等方式搜集一手資料,但往往忽略了二手資料的重要性,誤以為單單以這些資料便足以完成IES,這完全是一種誤解。相反,對於高中同學而言, 二手資料往往比一手資料更為重要。本系列將一連三期,討論二手資料的重要性、搜尋方法、評鑑方式及常見問題等。
■作者﹕簡明宇 (香港教育學院榮譽研究員、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學會院士、尼古丁及煙草研究學會會員、《獨立專題探究手冊》作者及點亮教育創辦人)。
一手資料 vs 二手資料
簡單來說,一、二手資料的分別在於:
.一手資料是研究對象(人、事或物)直接提供的資料;
.二手資料是其他人對與研究對象有關的資料整理後,再行提供的資料。
例子一:快餐文化對香港人生活習慣的影響
資料一:於快餐店觀察顧客及店員所取得的資料 一手資料
資料二:書籍《飲食全球化:跟著麥當勞,深入東亞街頭》 二手資料
資料三:報章專訪連鎖快餐店老闆 二手資料
資料四:就食用快餐習慣對本校同學進行問卷調查所取得的資料 一手資料
資料運用得宜 原創二手俱佳
有同學認為一手資料比二手資料重要,因為一手資料是其他人所無,原創性高,增加取得高分數的機會。 事實上,資料的運用視乎題目(焦點問題)的需要,一手資料對一些題目來說並不重要,而部分題目若無一手資料卻難以完成。而且即使空有一手資料,若運用及整 合不宜,亦屬枉然。相反,只要適當運用二手資料,沒有一手資料,亦足以取得高分。因此,同學不宜盲目追求及過分依賴一手資料。
「文獻回顧」取分關鍵
小知識
不少同學並不知道文獻回顧是甚麼?為甚麼要做?如何做?只知道指導教師要求在報告當中需有此部分。其實,文獻回顧並不應單純是探究報告的一部分,而應該是整個IES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獻回顧應該是在擬訂題目及焦點問題的探索過程中便已進行。
.這個主題的關鍵議題在哪裡?這個主題的關鍵在於……。
.為甚麼要選這個題目/焦點問題?因為……。
.這個題目/焦點問題有何意義?完成後可以……。
這些問題都應該在探索題目/焦點問題時提出及回答的,從而帶出題目/焦點問題。若無文獻回顧,實恐難以完成。換言之,文獻回顧應該在IES一開始時已進行,並經過整理後載於計劃書當中。
正如上文所述,在一手資料搜集階段及撰寫報告書階段,同樣亦會搜集很多二手資料,這些資料經過篩選及整理,補充計劃書內原有的文獻回顧內容成為了報告書內的文獻回顧部分,另一部分則用以充實討論、推論及結論。
考評局要求 報告不可缺
1.完整貫穿IES三階段
二手資料基本上貫穿了IES的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起,我們要依靠大量的的背景資料,剌激思考以擬 訂題目及焦點問題。在第二階段,二手資料亦協助我們擬訂合適的問卷內容及訪問大綱等。至於在第三階段,報告內的各部分亦極度依賴二手資料作支撐(見下 文),否則難以取得高分。
2.穩定性高 應做主力
很多同學在構思計劃書時,往往墮入一個陷阱,企圖只依賴搜集一手資料以回應焦點問題。這種做法是十 分危險的,尤其是對研究全無經驗的高中生而言。因為一手資料的搜集過程充滿很多未知數,例如研究對象拒絕接受訪問、
………(有興趣知道更多,可按此)
不同階段 選材有異
二手資料搜集貫穿整個IES的過程,不過不同階段的著重點卻有所不同。
1.擬題之前 趣味資料為主
在同學對題目仍然毫無頭緒之際,應該選讀一些內容淺白、幅度短小及趣味性強的資料,例如報章、時事雜誌、網站,甚至維基百科都是好選擇。透過這些資料,可以剌激思考及引起興趣,有助找到自己有興趣的研究方向。
2.撰計劃書 宜引權威文獻
當要撰寫計劃書時,便要認真考慮具體的題目、焦點問題及研究方法。這時便需要搜集
………(有興趣知道更多,可按此)
延伸閱讀
1. 簡明宇、劉嘉慧,《獨立專題探究手冊》,香港:教育社企,2009,第四章
2. 王榮祖,《次級資料的蒐集與運用》
………(有興趣知道更多,可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