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ent From 專欄
Recent From 書介
Recent From 新聞
Most Recent Articles
中緬加強合作 需從民間著手
自1949年開始,中緬關係密切。緬甸是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非共產主義國家,在1950年與中國建立 外交關係。由於不滿軍政府踐踏人權,西方國家對緬甸實施長期經濟封鎖,打擊緬甸經濟發展,迫使緬甸依賴中國的投資及經濟援助。2007年中國已是緬甸第二 大貿易夥伴及主要軍事援助國家,據統計,2010年中緬雙邊貿易額有44.4億美元,比2008年的26.26億美元增加69.1%。2009年,中國是 緬甸第四大外資來源地,在個別行業如採礦業,中國資金佔所有外資超過九成。(編按:在2011/2012財年,中緬貿易額達50.01億美元,中國已成為 緬甸第一大貿易夥伴。)
Read More一成貧民缺衣食 三餐溫飽仍奢侈
滅貧任重 中國科學院最近公布的《2012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提出,按照2011年提高後的貧困標準 (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2,300元人民幣/年),中國還有1.28億貧困人口。截至2010年尾,中國人口總數為13.41億(未包括香港、澳門和台 灣),即全國約有9.5%人口處於貧困狀態。近年,人口老化、農村轉移就業等問題也令中國貧困問題更突顯,如何開展扶貧工作已成為中國構建和諧社會、實現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一個重點。
Read More指數評比:地區生活質素 非排名可定
「生活質素」在通識教育科的香港單元中,可算是其中一個核心的概念,但要為「生活質素」下一個簡單的定義,又 著實不易。其原因有二:一來生活質素的好壞,涉及人們對生活的主觀感受和評價,沒法直接觀測量度;其次,因為它不似一般經濟指數,可以通過量化,得出較完 整的數據比個高下。因此,只好退而求其次,找到相關可計量的主要元素,從而制定出可作比較的指數,再得出排行榜。現時,美世生活質素調查(Mercer Quality of Living Survey)和《經濟學人》宜居性調查(Liveability Survey)是兩個較為人熟悉及具公信力的相關指數。
Read More戶革新猷:穗積分入戶遴選 千幸運兒「中獎」
2012年7月27日,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公布2012年上半年廣州積分入戶的入圍名 單,1,000名「幸運兒」從2,050名申請者中脫穎而出,最低的「分數線」為131分。這些人將成為「新廣州人」。積分入戶政策是廣東省為改革戶籍制 度、吸納外來務工人員而在全國率先推出的一項重要政策。不過,該政策的門檻很高,底層農民工又了解不多,故政策推出後,內地社會一直對其公平性存在爭議。 以今次廣州市千人入圍情況看,公示的名單前100名中,來自醫療、教育、大型國企行業的仍佔大多數,難覓農民工的身影:這與積分入戶制度設計有關。目前, 廣州市積分入戶政策仍看重學歷,本科畢業學歷者獲加分達80分,而高中畢業學歷僅加20分,初中畢業學歷只加5分。
Read More多角度析圖表 探索世界人口發展
去年10月,地球第七十億個人類嬰兒出生。這平凡的孩兒在此刻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甚至引起了小小的騷動。好幾 個國家,例如菲律賓、俄羅斯和印度等更吵嚷著要爭奪這個「特殊頭銜」;但轉眼間,這名嬰孩已無聞在浩渺的人海裡。看畢這宗新聞,我們應如何解讀其背景?又 可從哪些角度思考世界人口問題
Read More內地調高貧困線 窮農料破億
2011年11月29日,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於北京召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宣布,中央決定將農民人均純年收 入2,300元(人民幣,下同)訂為國家新扶貧標準。此舉受到海內外媒體及學者的廣泛關注,新標準被視為「與國際接軌」的舉動,更加接近世界銀行規定的每 天人均1.25美元的貧困線。
Read More規範多元宗教 鼓勵善行善舉
2012年2月26日,國家宗教事務局聯合中共中央統戰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民政部、財政部和國家稅務 總局印發了《關於鼓勵和規範宗教界從事公益慈善活動的意見》。意見明確提出宗教界從事公益慈善活動的主要範圍、基本形式、可享受的扶持和優惠政策,以及應 當遵守的基本原則,這在中央發布的政策檔中尚屬首次。這份檔表明,中央政府希望更多地發揮宗教組織在發展慈善事業中的積極作用,對宗教界參與社會福利事業 和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下文將簡介宗教組織及慈善事業的概念,再結合內地現況陳述兩者的相互關係,並討論當前可關注的數個問題:政府如何規範宗教界參與 慈善事業、宗教組織可如何調動參與慈善事業的積極性,以及宗教組織與其他公益團體的特點有何分別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