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eral Studies Classroom 通識

倡脂肪稅遏癡肥 涉歧視惹爭議

Facebook Twitter Email

刊出日期﹕2010年12月13日

身體超重及癡肥排列全球主要死因首五位之一,每年導致全球7%的人口死亡。肥胖會影響個人健康,增加其他相關的慢性疾病風險,患者需負擔長期的醫療開支。 在公共衛生方面,肥胖造成嚴重的人命損失及公共醫療開支,肥胖人士亦可能會被社會負面標籤及歧視。最近經濟合作開發組織(OECD)及世界衛生組織 (WHO)發表一項針對肥胖症的研究報告並作出建議,其中最具爭議的是徵收脂肪稅。

有指此項經濟手段的干預能有效減少癡肥人口,所得稅收亦能資助相關的預防及醫療措施,是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然而反對者認為,飲食乃個人自由,政府不應干預,而且更會引發其他社會問題,以下將作詳細探討。

■陳鈺璘 教育社企 (嘉賓作者)

相關概念

1. 超重(Overweight)及肥胖症(Obesity)

超重及肥胖症(即癡肥)是指身體過量積聚脂肪,亦即卡路里的攝取量及消耗量不平衡。世衛早於1996年將肥胖症列為慢性疾病。國際性量度肥胖程度的指標為 身體質量指數(BMI, Body Mass Index),即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kg/m2)。現時世衛將「超重」定為BMI等於或高於25,「肥胖人口」(即癡肥人口)定於BMI等於或高於 30。不過近年肥胖延伸的慢性疾病風險從指數21開始有上升的趨勢。

2. 肥胖流行症(Obesity Epidemic)

由於癡肥的影響已成為世界各地公共衛生的嚴重威脅,每年平均導致全球7%的人口死亡,成為全球首五個最高危的死亡原因之一,因此世衛將其定義為國際性流行病––環球癡肥(Globesity),反映肥胖症已成為全球性的流行疾病。

3. 脂肪稅(Fat Tax)

脂肪稅又稱肥胖稅或垃圾食物稅(Junk Food Tax),指由政府立法規定向三高的垃圾食物,即高糖、高鹽及高脂的飲料及食品課稅,減低市民購買垃圾食物的慾望,改變他們的消費行為。所得稅收可用於推 廣預防肥胖措施、針對肥胖及其延伸疾病的醫療開支。現時英國、澳洲和羅馬尼亞等地正研究於國內推行脂肪稅,美國一些州份及丹麥已開始徵收部分垃圾食物的稅項。

4. 垃圾食物(Junk Food)

一些高糖、高鹽及高脂的食物,這些食物含過多能量及油脂,是導致癡肥、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等多種慢性疾病的主因之一。這些沒有營養、對人體健康造成負荷及損害的食物被稱為「垃圾食物」。

癡肥可致命

根據世衛的排名顯示,超重及癡肥已成為全球首五項最高危的死亡原因之一,癡肥的致命率為4.8%,遠高於一向備受關注的其他致命原因,如高膽固醇、酗酒、 室外空氣污染及濫藥等,其對於地區及全球的影響絕不容忽視。世衛警告如再無針對性的行動,2015年的癡肥人口將由現時的4.75億上升至7億。

按圖放大

按圖放大

超重及癡肥成因

一般認知的致肥成因是由於食用垃圾食物攝取過多的卡路里,又缺乏適量消耗所致。然而,有研究指出肥胖可能是先天性遺傳的,亦可能與社會經濟地位有關。

■ 肥胖基因(FTO)

牛津大學和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於2010年11月發表一項研究,指人體內有一種肥胖基因(FTO, 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會增加70%患上癡肥的風險。FTO可能是決定食慾的重要因素,會影響人類的進食量。

■ 低收入家庭兒童較易肥胖

美國加州一項研究發現,低收入家庭的兒童比高收入家庭的兒童患肥胖症的風險較高。在低收入家庭中,21%的兒童過胖,而在高收入家庭中只有8%的兒童過 胖。由於健康的低卡路里食品一般價格較高,低收入人士難以負擔;相反,垃圾食物的價格較為便宜,因此成為低收入人士的主要食糧。另外,低收入家庭未必能負 擔其他娛樂社交等消閒活動,因此兒童多以在家看電視作為主要娛樂,經常接收垃圾食物廣告的資訊。

脂肪稅

社會對於徵收脂肪稅有不同的建議方法,現時的研究及推行方向主要是向特定製成品徵稅。這些稅項預期能減低當地因肥胖導致的死亡率,並節省相關醫療開支,增加數以億計稅收。

■ 兩大建議徵稅方法

1.向導致肥胖的原料及成分徵稅,如鹽、油、糖和肉類等。
2. 向特定製成品(零售產品)徵稅,如某些卡路里超標的汽水、薯條、漢堡包和零食等。

按圖放大

■ 預期成效

美國:已有數個州份對汽水徵稅(蘇打稅),預期可防止至少37,000名因肥胖引致的死亡人口,並增加10億美元的收益。
丹麥:2009年起政府針對冰淇淋、巧克力、甜食及汽水增加25%的稅收,同時降低無糖汽水的稅收後,當地兒童的肥胖率出現了60年來的首次降低,預計帶來約1,300萬歐元的收益。
英國:政府計劃對垃圾食物徵收稅款,預計每年可減少3,000名因肥胖引致的死亡人口,每年可節省30億美元的醫療開支。
羅馬尼亞:擬向快餐食品、汽水及糖果課稅,預期收益為8.6億歐元。

應否推行脂肪稅?

支持觀點:

1. 能減少購買垃圾食物的消費行為。
2. 降低肥胖率及相關死亡率,其稅收還可撥於相關的醫療開支,符合成本效益。
3. 沿用「用者自付」原則,針對垃圾食物消費者徵稅,再以稅收應付與肥胖相關疾病的醫療開支,符合公平原則。
4. 能提高消費者對垃圾食物的警覺性,而生產商為吸引消費者同時降低成本,將加強控制食物的營養成分及質素。
5. 課稅的成效可從多國實施的煙草措施看到,如成功減少吸煙人口及吸煙所帶來的損失,因此亦應用於針對垃圾食物的措施上。

反對觀點:

1. 飲食乃個人自由,亦無損害他人健康,政府不應剝奪個人享受食物的權利。
2. 脂肪稅具懲罰性,但肥胖可由先天基因所致,標籤及懲罰肥胖人士並不公平。
3. 肥胖及癡肥是個人及家長的責任,政府不應強制規管市民飲食。
4. 垃圾食物價格便宜,是低收入人士的主要食糧,徵稅會令其生活百上加斤。
5. 低收入人士負擔能力較低,徵稅令他們連基本的飲食都難以負擔,生存權利進一步被剝削。
6. 徵稅導致垃圾食物價格上升,令相關中小型食品生產、供應以至零售商經營困難,增加失業率。
7. 減少進口垃圾食物,對垃圾食物出口國(尤其發展中國家)造成數以億計的龐大損失。

思考問題

1. 肥胖的主要成因是垃圾食物嗎?
2. 癡肥是個人問題還是社會問題?政府應該對此問題作出干預嗎?
3. 徵收脂肪稅對減少癡肥引起的問題有效嗎?除此之外,有沒有其他可行的辦法?
4. 你認為哪一類人會支持及反對開徵脂肪稅?

延伸活動

角色扮演

學生以分組形式扮演不同的利益持份者(政府官員、肥胖人士、垃圾食物生產商╱供應商╱零售商、健康納稅人、低收入人士、垃圾食物出口國等)進行辯論,從而分析各持份者的利益衝突。

更多參考資料下載

影片

1. 台灣新聞:垃圾食物有哪些紅綠燈飲食指南embedded by Embedded Video

YouTube Direkt
2. 亞洲電視本港台:男人做晒 兒童過重與肥胖問題embedded by Embedded Video

YouTube Direkt
3. 英國徵收食品“脂肪稅”引爭議

文字資料

4. 肥胖有罪,增?有理?
5. 自由時報,《垃圾食物配方 讓人吃不停》
6. 信報,《以錢換肉!世無肥人?》
7. 亞洲週刊,《肥胖的原罪》
8. 人民日報環球走筆:“脂肪稅”有用嗎?
9. Cheung PC, Ip PC, Lam S, Bibby H. A study on body weight perception and weight control behaviours among adolescents in Hong Kong. Hong Kong Medical Journal. 2007;(13):16-21.

10. 丹麥撤銷「脂肪稅」保就業,明報2012/11/12

Facebook Twitter Email

Related Posts: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