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eral Studies Classroom 通識

快餐卡路里爆燈.多吃癡肥傷身

Facebook Twitter Email

刊出日期﹕2010年5月12日

早前,有電影製作人為了證明快餐與肥胖衍生疾病有關,以自己為實驗品,每天3餐進食麥當勞,並將此拍成電影;30天之後,結果導致體重激增,身體出 現各種嚴重毛病。事實上,隨着全球逐漸強調健康飲食,人們已日漸醒覺快餐食物的禍害。有人認為,政府應限制快餐業的發展,保障市民健康;但亦有人認為,近 年快餐店開始推行均衡飲食套餐,市民應有調節飲食的責任。究竟快餐怎樣影響身體健康?下文將從多角度分析。

■ 劉嘉慧 香港教育學院助理教授 (專欄嘉賓作者)

電影摘要

 

電影《不瘦降之謎》(Super Size Me)電影製作人摩根.史培洛(Morgan Spurlock)在實驗前先進行詳細的身體檢查,以確定自己的身體狀況良好,在實驗中途及完成後亦進行體檢,結果顯示他的體重急增24磅,肝臟、心臟及 生殖功能明顯變差,並已有上癮徵狀。影片亦訪問不少人士,揭示很多快餐業的銷售策略,例如不斷加大食物份量,導致僱客過度進食,餐單成份容易令人上癮,以及推出所謂「健康」的蔬菜類別食物,其實亦含有很高卡路里等。
相關概念

■肥胖

體重指數(BMI)是量度體重是否標準的一個指標,計算方式是將體重(以公斤為單位)除以身高(以米為單位)的二次方,如果得出的答案等於或大過25,便屬過重。詳情如下:

過重 BMI≧25
臨界 25至29.99
一級肥胖 30至34.99
二級肥胖 35至39.99
三級肥胖 ≧40

註:資料四的表一會再詳細探討體重與患併發症的關係

■快餐

社會目前對快餐一詞並未有一個廣泛認同的定義,不同學者根據研究的特性,給予不同的定義。雖然快餐在學術層面上沒有一個得到共識的定義,但在一般市民的認 知中,快餐泛指價錢便宜、供應速度快的食物。由於快餐普遍被認為是高熱量、低營養的食物,不利身體健康,故又有「垃圾食物」之稱。

■快餐店

以自助形式提供已烹煮的食物及飲品的食肆。這些食肆通常設有桌子及座位,並可能沒有或只提供有限度的侍應服務,顧客多在進食前付賬。快餐店所提供的食物,主要包括意式薄餅、漢堡包、三文治、炸雞、薯條及沙律等。

大家需要留意的是,快餐店及快餐的定義差異很大,特別在香港,快餐店與其他食肆的界線已日漸模糊,例如快餐店已供應火鍋、燒味及即炒小菜等菜式,部分亦以先取食物後付款方式經營,一些快餐店的晚市套餐更有侍應送餐服務,已非傳統的自助形式,故在討論時應清楚作出界定。

資料來源:

1. 政府統計處

http://www.censtatd.gov.hk/products_and_services/online_services/hsic_search_tool/

2. Block JP, Scribner RA, DeSalvo KB. Fast food, race/ethnicity, and income: A geographic analysis.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04;27(3): 211-217

3. Kara A, Kaynak E, Kucukemiroglu O. Marketing strategies for fast-food restaurants: a customer view. British Food Journal. 1997;99(9): 318

資料一:快餐的熱量與宣傳對象

■快餐店

提供高脂肪、高熱量食品及汽水的快餐店,由於餐飲價格便宜,在世界各地的受歡迎程度與日俱增。一頓快餐平均提供1,000至2,000卡路里,但這已接近成年人每日可攝取的熱量上限;此外,快餐的份量還不斷增大。

■電視廣告

快餐店的高熱量食品與汽水,經常在電視賣廣告宣傳,這些廣告通常以兒童為對象。有人認為,兒童對快餐的渴求,與電視廣告有一定關係。

資料來源:

1. 衛生防護中心,《正視肥胖問題》

http://www.chp.gov.hk/files/pdf/grp-pmpdb-obesity_tc.pdf

資料二:限制快餐廣告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一項研究顯示,禁播快餐電視廣告可以分別減少3至11歲及12至18歲的過重青少年18%及14%。

英國禁止以16歲以下人士為對象的電視節目播放「垃圾食物」(即快餐)廣告。韓國亦禁止在晚上5時至7時播放快餐廣告。台灣亦正計劃限制快餐廣告播放,並對高熱量、低營養食品如包裝飲料、糖果糕點、快餐、酒類等課稅,課稅所得將捐助民間健康促進團體。

資料來源:

1. 新浪視頻新聞 (普通話)

视频:禁播快餐广告能抑制儿童肥胖_新浪视频_新浪网一直以来人们都知道儿童肥胖和文化有关,但还没有研究表明电视广告也能导致儿童肥胖。据英国路透社报道 ,近日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如果禁播电视快餐广告,则能够有效遏制儿童肥胖的发生几率。

Embedly Powered

via Sina

資料三:全球各地喜愛快餐程度

根據著名市場調查公司AC尼爾森(AC Nielsen)的調查報告,香港人鍾情快餐的程度全球第一,其中超過6成人每周至少吃快餐一次,比美國多近3成。調查亦發現,有9%香港人每天會吃快餐,與馬來西亞並列全球之冠,而美國只有不足5%。

資料來源:

1. 英國廣播公司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4120000/newsid_4122800/4122865.stm

資料四:肥胖及併發症風險

 
 
 
 
 
 
 

資料五:香港人的肥胖普遍率 (2003至04年度)

.

資料六:香港快餐業概況

.

議題:限制快餐

支持者意見

1. 快餐含高熱量,引致肥胖,影響健康
2. 快餐使用很多化學合成食物,如人造澱粉等
3. 快餐業使用各種策略引誘僱客暴飲暴食
4. 快餐影響健康,增加醫療開支

反對者意見

1. 限制快餐會令行業萎縮,導致失業率上升
2. 選擇飲食是個人自由
3. 快餐店可為基層市民提供廉價食物及清潔舒適的飲食環境
4. 快餐業已不斷宣傳均衡飲食,顧客需要自行調節飲食習慣

思考問題

1. 快餐是否致肥的「元兇」?
2. 政府應否對快餐業加以限制?
3. 快餐對公共衛生及經濟帶來甚麼影響?

延伸活動

1. 先在班內進行一項簡單調查,詢問每名同學每月光顧快餐店的次數,並抽問部分學生為何選擇快餐。
2. 播放下列片段(約24分鐘),然後將同學分成幾組,扮演不同角色,根據既定立場進行辯論。
碟號/時軸 內容摘要

碟1 0:39至4:46
1. 肥胖是繼吸煙之後成為第二號可預防的健康問題。
2. 2002年美國有人控告快餐店明知其食物有害卻仍繼續售賣。
3. 每日有1/4美國人光顧快餐店。
4. 全球每日有4千幾萬人光顧麥當勞。
5. 摩根.史培洛介紹他的30天快餐實驗計劃。
碟1 5:40至11:23 實驗前由心臟科醫生、腸胃科醫生、普通科醫生、營養師及物理治療師檢查身體狀況,並 證明處於良好狀況。
碟1 13:57至18:33
1. 介紹實驗的守則及第一天情況。
2. 控告快餐業:正反雙方的爭論及快餐業的策略(例如送玩具及舉辦生日會)。
碟1 18:58至20:49 快餐店的策略:不斷加大食物份量。
碟2 12:02至15:42 第18天感到不適,醫生檢查後,發現身體各項指標異常,出現嚴重脂肪肝問題,並建議停止實驗。
碟2 16:21至17:14 醫生認為摩根.史培洛對快餐已上癮。
碟2 17:41至18:04 72%麥當勞的顧客每周光顧一次,另有22%人表示每周光顧3至4次。
碟2 18:04至19:38
1. 快餐的成分不適合12歲兒童的身體狀況。
2. 訪問100位美國營養師,其中45位認為不應吃快餐,95人同意快餐致病。
碟2 24:16至26:34 實驗進入第21日,摩根.史培洛感到極度不適,經醫生檢查後,發現情況不妙,建 議立即停止。
碟2 36:24至38:25 總結30天實驗的身體變化,醫生對快餐實驗的結果感到意外,並得出快餐有害的結論。

延伸閱讀

1. 政府統計處,「香港標準行業分類 2.0 版」(快餐店定義)
2. 衛生防護中心,《 正視肥胖問題》, 香港: 衛生防護中心, 2005。
3. 吃快餐玩電腦 中小學生體質下滑 肥胖增多 (中央電視台報導)[video]

4. 禁播快餐廣告能抑制兒童肥胖 (普通話新聞報導)[video]

5. 台灣傍晚時段 擬禁播垃圾食物廣告 (自由時報)
6. 全球首例 不健康食品 台將課稅 (新浪網)
7. 調查發現港人吃快餐世界最多 (BBC)
8. 香港政府統計處,《 就業及空缺按季統計報告》, 香港: 香港政府統計處, 每季出版。
9. 香港政府統計處,《食肆的收入及購貨額按季統計調查報告》, 香港: 香港政府統計處,每季出版。
10. 香港政府統計處,《 工資及薪金總額按季統計報告》, 香港: 香港政府統計處,每季出版。
11. 文匯報,〈3億人肥胖 全球齊響警號〉,2008年2月14日。
12. 潘文涵,〈 肥胖定義與肥胖流行病學〉
13. 香港電台,「日日2+3:飲食、肥胖與傳媒」
14. Cheung PC, Ip PC, Lam S, Bibby H. A study on body weight perception and weight control behaviours among adolescents in Hong Kong. Hong Kong Medical Journal. 2007;(13):16-21.
15. 學童愛速食,小胖子多多 (台灣 民視新聞)embedded by Embedded Video

YouTube Direkt

16. 炸薯條和肥胖兒-亞洲的下一場流行病

Facebook Twitter Email

Related Posts: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