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eral Studies Classroom 通識

分享財富 建幸福國度

Facebook Twitter Email

刊出日期:2011年4月18日(文匯報)

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日本,一躍成為經濟總量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然而,內地多年的經濟快速增長亦帶來了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看病難、上學難、就 業難、收入差距拉大等現象惹人關注。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令民眾更實惠地分享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成果,提高民眾的幸福感,成為今年「兩會」的中心議題,國 家「十二五」規劃更是將民生問題列為重點,發出了「告別GDP崇拜,締造幸福中國」的強烈信號。究竟應該如何界定及量度「幸福」呢?

■作者:岳經綸 中山大學教授 (嘉賓作者)

相關概念

1. 何謂幸福?

幸福應該有幾個含義,第一個是通常說的快樂(happiness),一種感受良好時的情緒反應,心理欲望得到滿足時的狀態,常見的成因包括感到健康、安 全、愛情和性快感等。第二個應該是福祉(well-being),內涵更加豐富。中國幸福學認為,幸福強調的是讓人們感到幸福和滿足的一種狀態。此種狀態 包括安定、滿足、自由、平等、尊嚴和權利等方面的內容。無論是普通的快樂還是其他概念的定義,「滿足」(satisfaction)似乎是獲得well- being這種狀態的前提條件。

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Paul A. Samuelson)提出了幸福方程式:效用/欲望=幸福指數。根據馬斯洛5個層次需求理論,欲望是一種缺乏的感覺與求得滿足的願望,它分為5種層次,效 用是從消費物品中所得到的滿足程度,是對欲望的滿足。判斷一個人的幸福與否,可以從答案中得到,以得數1為分界嶺。比1小就證明不幸福,等於1或者比1大 就證明是幸福的。也可理解為,當人的需求(不同層次的)和欲望(不同方面的)得到或者沒得到滿足,那麼人就是感受到幸福或者不幸福,也即處於幸福或者不幸 福的狀態。

2. 幸福廣東

廣東是內地推動民眾幸福感的地區,於2011年1月6日提出建設「幸福廣東」的口號,並將其定義為:「讓民眾幸福更給力更持久!」中共廣東省委十屆八次全 會還強調了建設幸福廣東的具體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護生態環境,建設宜居城鄉,改善社會治安,保障人民權益,暢通訴求表達管道,滿 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強化轉型升級的目的依歸和價值導向,使轉型升級成果更好地轉化成人民群眾福祉。」

小知識

「十二五」規劃構建幸福

按圖放大

 

 

量化幸福 源起不丹

幸福或幸福感,受到許多複雜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經濟因素如就業狀況和收入水準等;社會因素如教育程度和婚姻品質等;人口因素如性別和年齡等;文化因素 如價值觀念和傳統習慣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態度、個性特徵和成就動機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權利和參與機會等。此外,對主觀幸福的理解還涉 及許多分析層面,主要包括認知與情感、個體與群體、橫向與縱向,以及時點與時段等。

國民幸福總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的概念起源於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國王提出並付諸實踐,而幸福指數(Gross Happiness Index)是用來衡量幸福感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值。一般而言,評價民眾幸福指數的指標包括以下三類:

A類指標: 涉及認知範疇的生活滿意程度,包括生存狀況滿意度(如就業、收入和社會保障等),生活品質滿意度(如居住狀況、醫療狀況和教育狀況等)。

B類指標: 涉及情感範疇的心態和情緒愉悅程度,包括精神緊張程度和心態等。

C類指標: 涉及人際以及個體與社會的和諧等。

不過,人們普遍認為,體現民眾幸福感的幸福指數是「毋須調查統計的反應」,是掛在人民群眾臉上「指數」。

外國幸福指標

1.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的幸福指標明確把well-being與happiness區分,happiness只是一時間的心情愉悅和情緒之快樂,但是well- being則是一種更加穩定的狀態(stable state),而且是一種處於(being)良好的(well)、感到(feeling)滿意(satisfied)和滿足(contented)的狀 態。可見良好的境況和滿足的心理感受都是幸福(well-being)的重要構成。

澳大利亞的幸福指標還從個人(personal)和國家(national)維度區分。

個人的有以下幾個要素:身體健康(health)、人際交往關係(personal relationships)、安全感受(how safe you feel)、 生活標準(standard of living)、人生成就水準(what you are achieving in life)、社區團體的歸屬感(feeling part of the community)和未來的保障(future security);

國家層面的有以下幾個要素:社會狀況(social conditions)、經濟狀況(economic situation)、自然環境(The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商業貿易(business)、國家安全(national security)、政府(government)。

2. 加拿大

加拿大也有自己的一套幸福評價標準,與GDP狹隘的評價經濟發展水準不同,加拿大的幸福指數注重於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包括了:

生活水準(living standards),包括收入和財富的水準和分配、貧困率、收入波動性,以及經濟上的保障;

健康人口(healthy populations),衡量處於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人口數,如預期壽命、影響健康的行為和生活環境、醫療品質和使用,以及公共衛生服務等;

教育(education),識字率和擁有專業技能水準的人口;

自然環境(environment),健康、完好的自然環境,包括生態系統、水資源和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狀況;

社區團體的生命力(community vitality),普通居民、私人部門、公共部門、志願組織中能發揮的力量、活躍程度以及相互間關係的包容性;

民主參與度(democratic engagement),公民在公共事務中的參與度,政府運作的公開、透明、效率、公平、公正以及便民的水準;

閒暇與文化(leisure & culture),文化娛樂活動水準,包括所有形式的藝術和文化以及娛樂活動時間的運用(time use)。

按圖放大

按圖放大

按圖放大

 

 

按圖放大

 

 

思考問題

1. 幸福感是否能夠進行量化計算?你認為評價幸福指數的指標應該包括哪些?

2. 如果你認同資料三的調查結果,那麼你認為造成不同年齡階段群體幸福感差異的原因是甚麼?

3. 經濟發展與幸福之間有必然聯繫嗎?經濟越發達的地區,人們的幸福感就越強烈嗎?

4. 如果你是人大代表,你會向政府提出甚麼建議來增強民眾的幸福感?

5. 為甚麼越來越多國家關注國民幸福指數?

更多相關資料下載

文字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2. 胡大源、夏雨春、楊子霄:《幸福在哪裡?——CCTV經濟生活大調查發現的中國幸福觀》,載《中國經濟週刊》,2011年第2期。

3.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中國民生指數課題組:《2010年中國城市居民幸福感調查》

4. 溫家寶總理與網友線上交流 (新華網, 2011-2-27)

5. 調查稱印民眾幸福指數超國人 (文匯報, 2011-3-29)

6. World Database of Happiness

7.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Web Site

8. 飛利浦健康與幸福調查報告

9. 告別GDP崇拜 「幸福中國」口號出爐

10. 2010年中國城市居民幸福感調查

影片

11. 中國人幸福指數報告發布 公務員排第一

12. 西安市民幸福指?


13. 超九成人認為民眾幸福指數與政府作為有關

14. 英國宣布制定新“國民幸福指數

15. 薩爾科齊:GDP與幸福指數一個也不能少

 

Facebook Twitter Email

Related Posts: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