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eral Studies Classroom 通識

萬人「國考」:「公務員熱」為何高燒不退

Facebook Twitter Email

刊出日期﹕2012年12月10日(香港文匯報)

引言

近年來,公務員考試已成為了眾多成人考試中最炙手可熱的考試。對於中央國家機關和地方各級機關每年所組織的不 同級別的各類公務員考試,無數考生趨之若鶩,其報考人數更是逐年攀升,而其中大部分報考人員是大學生。以2001年至2012年國考報考人數為例(表 1),2003年,我國報考公務員考試並通過審核人數總計12.5萬人,直至2012年超過百萬人報考。然而,國家每年計劃錄用的公務員人數卻是少之又 少,僅就2011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報名情況舉例,其中38個部門職位的報考與計劃錄用人數之比超過100:1,甚至還有5個部門職位的報考與計劃 錄用人數之比超過了1000:1。由此看來,相比於高考2:1,考研4:1的錄取比例,公務員考試無疑成為中國競爭力最激烈的考試。  ■嘉賓作者:岳經綸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副院長、中山大學中國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學流動人口公共衛生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社會保障與社會政策研究所所長)

相關概念:

1. 車補:即公車補助,就是以往用於汽車支付作為公務交通活動改由貨幣補助,通過其它交通方式完成。

2. 事業單位(public institutions):一般指以增進社會福利,滿足社會文化、教育、科學、衛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種社會服務為直接目的的社會組織。事業單位是相對於企業單位而言的,事業單位包括一些有公務員工作的單位,是國家機構的分支。

表 1:歷年國家公務員報考人數統計分析(2001年至2012年)(見表 1)

■資料來源:騰訊網:《201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專題報道》 http://edu.qq.com/official/2012.shtml

 

地位高待遇好權力大

內地的公務員制度效仿新加坡等國的公務員豐厚工資與福利制度。近幾年公務員工資頻頻上調,每年都在 以高於10%的速度增長,2001年增幅更達到24.6%,遠高於其他絕大多數行業。在北京、上海等地實施的被稱為「3581工程」的「陽光工資」(即科 級、處級、局級和部級人員的月收入分別達到人民幣3,000元、5,000元、8,000元、10,000元),另外還有各種車補、房補等。總而言之,從 社會的平均收入來看,內地公務員收入應處於中上水準,這樣的收入層次對大學生來說應是有較強的吸引力。

工作條件誘人

公務員工作條件舒適。首先,公務員的工作時間相對較短。內地規定一周勞動時間為5個工作日,一周工 作時間為40個小時。但是國家規定的勞動時間在個體和私營企業並不能被很好的執行,更沒有強硬的監督系統。第六次人口普查對就業人口的工作時間進行調查, 結果表明,多數行業的工作時間都超過了規定時間,而國家機關、黨政機關和社會團體等行業就業人員加班時間很少。

其次,公務員工作地點交通便利、工作環境好。國家政府部門因是權力機關和服務機關,在社會中處於強 勢地位、佔據大量資源,因此在設定工作地點時會選擇交通方便、工作環境安靜的地點。而且其服務性質也決定了公務員工作大多屬於文職,其日常工作環境在辦公 室。 ■資料來源:張仲華.「公務員報考熱」背後的需求層次變化分析 [J].職業圈,2007(6)

穩定有安全感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統計資料,1996年至2003年的八年裡,內地辭退的公務員人數不足2 萬人。按照內地近500萬公務員計算,公務員年辭退率約0.05%。加上3萬多主動辭去公務員職位的人,粗略估算,公務員的流動率在1.25%左右,這是 一個遠低於其他行業的數字。中國社會正處於社會轉型期,呈現出一種競爭和不穩定的態勢:如經濟領域利益多元化、競爭激烈化,尤其是中小企業發展存在的不穩 定性,從而導致在其職位的不穩定感,人們普遍缺乏安全感,最終表現出一種求穩的心態,故而對市場的恐懼使人們投入公務員的懷抱。 ■沈蓓緋. 走向公務員職業何其難—當代大學生熱考公務員的冷思考.[J]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2006,(3)

公務員的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完善,除養老、醫療方面,最吸引人的就是住房。近幾年,房價高漲,對於年輕人來說,買房是一個很大的壓力。公務員可享受住房補貼,這點也吸引很多年輕人加入到公務員報考中來。

公務員職業地位處於比較優勢的現實基礎。在公務員階層不僅掌握政治資源,更是國家和執政黨意志的代言人,而且還可以運用所掌握的政治資源及權力資源來獲取更多的經濟資源和文化資源,進而強化自己的社會地位。

當今社會就業渠道失衡

高校擴招後的畢業生陸續進入就業市場,眾多高校畢業生把報考公務員作為極重要的就業機會和出路。大 學校園裡有關公務員考試的輔導培訓資訊隨處可見,據權威調查顯示,內地青年總體失業率為9%,比社會平均失業率高6.1%左右。而內地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始 終維持在80%左右。同時內地將進入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高峰期。因此,如此龐大的就業隊伍將使公務員報考熱在短期內難以緩解。 ■資料來源:許傳新.「公務 員熱」的台前幕後 [J]. 人力資源,2007,(9)

表 2:201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最多的十大職位(見表 2)

■注:統計資料來源於人民網 2011-10-09 http://edu.people.com.cn/GB/88733/135264/15836135.html

爭考「金飯碗」 各界「潑冷水」

2005年5月20日在北京公布的中國青年就業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分別有21%和22%受訪者認為 最理想的工作單位是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兩者總比例達到43%,而只有20%受訪者希望創辦自己的企業。擇業者尤其是年輕人傾向選擇穩定、競爭不太激烈的 行業,說明社會整體的激情與冒險闖蕩精神下降,又必然會導致內地創新能力、拚搏精神的下降,這對於一個有志於趕超發達國家的民族無疑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凸顯收入分配不公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去年城鎮非私營崗位報酬人民幣37,147元,是私營崗位人均年收入人民幣 20,759元的1.8倍。公務員的福利待遇與穩定優越的工作環境更是許多非公職業難以比擬的,生老病死皆有保障。以養老為例,公務員及部分事業單位員工 享受的是國家退休制度,終身依靠納稅人所供養,不但毋須繳納社保,反而其退休後養老金仍由社會買單。而非公職人員的退休養老金卻必須個人長期繳納社會保 險,再由國家統籌發放,二者的養老金收入差距高達4倍之多。據中直機關(中央直屬機關)某人力資源部門的人士粗略計算,如果一位公務員從20多歲直到退休 一直在中直機關工作,包括工資、住房等所有收入、補貼在內,加起來就有人民幣1,000萬元。巨大的利益落差和社會保障體系的不足產生的強烈利益導向,將 大量社會精英吸引到政府中。另一方面,公務員的風險系數極低,毫無失業之憂,高度的封閉性固化了公職與非公職之間的利益不均衡和公務員職業「金飯碗」地 位。

大學生擇業重利

在社會轉型及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社會環境下,大學生面對各種利益關係的調整和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 其職業價值觀變得功利、務實,職業定位追隨市場感覺。2002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大學生選擇未來職業考慮最多的因素」調查中,86.4%的人最關 心經濟收入,70.4%的人最關心權力、地位升遷機會,65.88%的人希望工作舒適、地點好,61.39%的人關心專業對口、有出國機會,只有 12.37%的人表示不在乎職業風險;同時絕大多數畢業生把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大城市作為自己的選擇意向,選擇去農村工作的畢業生不到總數的5%。公務員 崗位之間也存在著「冷熱不均」的現象。以2009年為例,當年報名人數多集中在國稅、海關兩大系統,佔了報名總人數52%。司法、工商、稅務、海關等具有 一定「實權」的部門始終是公務員報考者趨之若鶩的地方。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鐵路公安、氣象系統成為了冷門機構,有的部門甚至沒有達到公開招考的要求。  ■資料來源:《2010國家公務員考試29開考 十組數字最搶眼》,人民網,2009-11-27

當前高校教育潛在缺陷

一方面,在內地現有的教育制度下,學生最擅長的莫過於考試。公務員選拔考試形式簡單,門檻低,而對 考生的公益人格,公共服務理想與精神,社會實際能力、素質、經驗很少有要求。因此對於大學生而言,考上公務員對於自己的前途顯得更簡單、直接。對於他們來 說只要好好複習,考上還是有一定的機率,這增加了大學生報考公務員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內地高等教育缺乏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使一些大學生對社會的了解不足,也不清楚 自身的條件和情況, 就業目標模糊,盲目從眾,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往往是一聽到別人考公務員就不分狀況也去考公務員。此外,高校的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難以滿足社會的需要,缺 乏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不能適應市場的發展變化。這更導致大學生在社會經驗和實踐能力上難以獲得社會的認同,加重了大學生嚴峻的就業形勢。為此大學生將 目光轉移到公務員上以減輕就業壓力。

概念圖 (Mind Map)

思考問題:

1. 根據上文,你認為內地「公務員熱」有哪些利和弊?

2. 參考上文,目前內地的「公務員熱」是否有必要「降溫」?

3. 承上題,如果有必要,該如何「降」?請分別由政府、社會和高校的角度簡要說明。

4. 有人說,「當官成年輕人最好的選擇」,你有多大程度同意。

5. 你將來的就業會選擇公務員嗎?請簡要說明原因。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 慧

延伸閱讀:

1. 王安然、鄭微、武寧. 淺析大學生「考公熱」之由. 企業導報. 2012,(03)

2. 賈志欣、郭旗、金勇.「公務員熱」現象分析—以大學生考公務員熱為觀察視角. 吉林師範大學學報. 2011,(01)

3. 考公務員熱背後的制度原因 (中國社會科學報)

4. 公務員熱說明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出了問題 (中國青年報)

影片

1. 員熱:“紅領”賽過“白領”

Facebook Twitter Email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