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學國際化名不副實?
在全球化的大潮下,本港大學近年不斷銳意推動國際化,除聘請海外學者來港任教外,亦積極招收非本地學生,務 求躋身國際一流大學之列。政府亦有意推動香港成為亞洲教育樞紐,為非本地生來港就學,以至畢業後留港就業「大開綠燈」。有人認為,此舉可提高本地的高等教 育質素,並吸引外地人才來港;但亦有人認為,這只為他人作育英才,減少本地學生的入學機會。究竟本港大學國際化是利己或利他?
Read More資訊世代:網絡普及有利「溝」通?
隨著時代進步,香港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已離不開互聯網。有些人更形容上網已等同吃飯,是每天都要做的事。事實上,香港仍有部分家庭未能上網,甚至沒有電 腦。根據2009年香港政府統計署的資料顯示,本港家庭中有個人電腦的住戶佔所有住戶的75.8%,且當中有連接上網的住戶逾9成,即100萬個家庭中仍 有約20多萬戶沒有電腦及未能上網。而在統計前1年內曾使用電腦的10歲以上市民也只有70.2%,換言之,有接近3成市民未用過電腦
Read More全球學中文 漢語熱升溫
中國共產黨十七大報告提出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目標,而近年在全球興起的漢語熱,引起人們的廣泛討論。有人認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當一國的民族語 言被作為外語普遍學習的時候,在相當程度上反映其國際地位的提升和國際影響力的深化。但亦有人認為,漢語熱不能代表中國軟實力的提升,甚至是否存在漢語熱 也有一定爭議
Read More山寨手機﹕「強盜」抑或「俠盜」?
內地生產的「山寨手機」火紅一時,不單止內銷暢旺,在全球化帶動下,更出口至非洲、中東,以至拉丁美洲。有人認為這些「山寨手機」罪大惡極,不單止侵犯知 識產權,質劣危險,理應取締,一些國家亦確實禁止中國製「山寨手機」入口。不過,亦有人認為「山寨手機」為貧苦大眾提供質優價廉的通訊產品,促進他們的數 碼革命。究竟「山寨手機」是「強盜」還是「俠盜」?
Read More全球控煙系列之一﹕衛生衝突:煙毒禍全球 防控陷兩難
吸煙是公共衛生界別的其中一個重要課題。每年因吸煙而死亡的人數以百萬計。有人認為,吸煙只是一個人的舉動,但在全球化的推進之下,吸煙已發展成為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導致國際組織不得不採取聯合行動,共同處理吸煙所引起的問題。
Read More全球碳排系列之二:各國推行「碳經濟」公平分配碳排責任?
上期提及已發展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就應對氣候變化所需承擔的減排責任問題上出現嚴重意見分歧。儘管如此,各國於《京都議定書》所引伸的碳經濟(又稱碳金融)市場在全球化的驅動下仍甚為活躍。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工具,到底碳經濟及碳關稅是補足還是加深了碳排責任「分配不公」的問題?(有關碳排責任詳見「全球碳排系列之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