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世代:網絡普及有利「溝」通?
隨著時代進步,香港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已離不開互聯網。有些人更形容上網已等同吃飯,是每天都要做的事。事實上,香港仍有部分家庭未能上網,甚至沒有電 腦。根據2009年香港政府統計署的資料顯示,本港家庭中有個人電腦的住戶佔所有住戶的75.8%,且當中有連接上網的住戶逾9成,即100萬個家庭中仍 有約20多萬戶沒有電腦及未能上網。而在統計前1年內曾使用電腦的10歲以上市民也只有70.2%,換言之,有接近3成市民未用過電腦
Read More器官買賣合法化解病人之急?
現時香港有超過2,000名病人等候各類器官移植,但去年只有470宗人體器官/組織捐贈用作移植,遠低於需求。由於香港法例禁止人體器官買賣,部分病人 因等不及合適的器官而死亡,另有部分病人尋找「黑市器官」,但要面對違法被捕及醫療事故的風險。有國家推行人體器官買賣合法化,究竟香港應否仿傚?
Read More全球控煙系列之三﹕控煙責任:吸煙低齡化PUP法助解困?
儘管煙稅不斷上升,本港青少年吸煙問題卻日益嚴重,並出現年輕化趨勢。雖然有法例禁止向青少年售賣煙草產品,但有調查指出該法例廢弛,大部分零售商均違 規。一些國家實施禁止青少年購買(Purchase)、使用(Use)及藏有(Possess)的法例,簡稱為PUP,以針對青少年吸煙問題。究竟香港應 否引入PUP法例?
Read More全球控煙系列之二:防煙VS禁毒孰先孰後?
近年,香港政府大力打擊青少年吸毒問題,除在不同媒體進行宣傳外,還試行「校園驗毒計劃」,效果如 何眾說紛紜,肯定的是所費不菲。有理論及實證研究指出,吸煙屬於「上鉤毒品」(Gateway Drug)(即一種能改變人的情緒的消遣性藥品),與很多危險行為有關係。既然如此,港府是否應著重防煙多過禁毒?
Read More全球控煙系列之一﹕衛生衝突:煙毒禍全球 防控陷兩難
吸煙是公共衛生界別的其中一個重要課題。每年因吸煙而死亡的人數以百萬計。有人認為,吸煙只是一個人的舉動,但在全球化的推進之下,吸煙已發展成為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導致國際組織不得不採取聯合行動,共同處理吸煙所引起的問題。
Read More移民城市香江 為何歧視「新移民」
自從「財爺」曾俊華宣布,向全港18歲或以上永久性居民派發6,000元後,引發社會輿論熱議。有少年抱怨為何18歲或以上才獲派錢;移民海外的香港人紛 紛打聽是否可「?錢」;居港未滿7年的新來港人士質疑派錢安排存在歧視之嫌。其後有網民將新來港人士(主要是來自內地的)比喻為蝗蟲,指其不講付出、只求 利益,「蠶食」社會資源。 以上輿論值得我們反省和探究的是:上述比喻代表哪種香港人對新來港人士的態度和價值觀?為何新來港人士受到次一等待遇?所謂「原居民」又憑甚麼可獨佔或優先享用一個地方的資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