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d Map 腦圖
很多學校都會要求同學在進行IES時間,繪畫Mind Map(腦圖/概念圖)。Mind Map是一個很好的思維組織工具,同學應用多多利用。不過,Mind Map是會隨著閱讀資料增加,思緒改善,而需要不時修改。如果每次都使用紙筆繪畫,便需要每次重新繪畫一次,頗費時失事。這裡介紹兩個繪畫Mind Map的免費電腦軟件,同學只需儲存檔案,每次在上面修改便可,需要邀交只要匯出成為jpg圖檔,便可貼上文字檔上面,十分方便。
Read MoreIES題庫
獨立專題探究(IES)要求同學自行擬訂題目,原意是希望同學有更高的自主性,主動探求知識,但對於不少同學來說實在是件難事。擬訂題目對IES來說極為重要,若題目不當,輕則浪費時間,重則完成不可能完成。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用於IES擬訂題目上絕對合適。 不過,究竟如何擬訂題目呢?同學不妨參考下列資料庫。同學或者會說﹕「都是大學、甚至博碩士生的論文,我們只是小小的高中生而已」。對,但這些題目都經過教授核准,而且都成功完成,亦即是說都是一些不錯的題目。同學不妨參考一下這些題目的模式,在這些基礎上模仿一下,甚至縮窄一下,更改焦點,便可以成為你的題目。
Read More移民城市香江 為何歧視「新移民」
自從「財爺」曾俊華宣布,向全港18歲或以上永久性居民派發6,000元後,引發社會輿論熱議。有少年抱怨為何18歲或以上才獲派錢;移民海外的香港人紛 紛打聽是否可「?錢」;居港未滿7年的新來港人士質疑派錢安排存在歧視之嫌。其後有網民將新來港人士(主要是來自內地的)比喻為蝗蟲,指其不講付出、只求 利益,「蠶食」社會資源。 以上輿論值得我們反省和探究的是:上述比喻代表哪種香港人對新來港人士的態度和價值觀?為何新來港人士受到次一等待遇?所謂「原居民」又憑甚麼可獨佔或優先享用一個地方的資源?
Read More全球碳排系列之二:各國推行「碳經濟」公平分配碳排責任?
上期提及已發展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就應對氣候變化所需承擔的減排責任問題上出現嚴重意見分歧。儘管如此,各國於《京都議定書》所引伸的碳經濟(又稱碳金融)市場在全球化的驅動下仍甚為活躍。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工具,到底碳經濟及碳關稅是補足還是加深了碳排責任「分配不公」的問題?(有關碳排責任詳見「全球碳排系列之一」)
Read More全球碳排系列之一:緩解氣候變化影響減碳排 責任誰屬
為了應對人為因素導致的全球氣候變化,聯合國於1994年正式成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公約》),定期每年召開氣候大會促進國際合作。其中最具爭議的 是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已發展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就如何分配減排責任產生嚴重分歧。氣候是共同擁有的資產,到底如何才能建立一個公平的國際制度,同時能 有效緩減氣候變化的影響,國際間至今仍未能達成一致的共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