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獨」生二胎:「計生」生變?
建國後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人口急劇膨脹,已對環境資源造成巨大壓力,甚至成為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障 礙。中央政府開始意識到控制人口增長的必要性,並成立了國務院計劃生育委員會。20世紀70年代計劃生育政策在全國推行,「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 提高人口素質」也成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2008年國家統計局發布報告指出,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貫徹實施,中國少生了4億人,有關資料表 明,中國的人口出生率不斷下降,1970年出生率為33.43‰,到了2008年則降至12.1‰,計劃生育政策正在顯著地改變中國的人口結構,也帶來許 多經濟社會問題,比如人口老齡化。
Read More男女平等系列之四:法律篇‧法律指標:涉性法律對男不公?
男女平等似乎是普世價值,幾乎所有事物都要顧及,例如主席的英文要用Chairperson代替 Chairman、女廁廁格數目要比男性多及不可禁止女教師穿褲上課等,否則可能被指控性別歧視。然而,作為社會規範明文標準的法律,又是否貫徹這一普世 價值?本篇從與性事有關的法律切入,探討這個問題。
Read More男女平等系列之三:就業篇 ‧香港職場男尊女卑?
就業平等是探討男女平等的其中一個重要指標,在全球各地,有愈來愈多女性擔任要職,例如為人熟悉的 雅虎行政總裁Marissa Mayer、德國總理默克爾及IBM主席Ginni Rometty等。這是否意味著男女在職場上已達至平等?香港在男女平等方面的國際排名一向不俗,究竟男女在香港職場上的平等水平是日益改善還是持續惡 劣?
Read More全球控煙系列之一﹕衛生衝突:煙毒禍全球 防控陷兩難
吸煙是公共衛生界別的其中一個重要課題。每年因吸煙而死亡的人數以百萬計。有人認為,吸煙只是一個人的舉動,但在全球化的推進之下,吸煙已發展成為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導致國際組織不得不採取聯合行動,共同處理吸煙所引起的問題。
Read More移民城市香江 為何歧視「新移民」
自從「財爺」曾俊華宣布,向全港18歲或以上永久性居民派發6,000元後,引發社會輿論熱議。有少年抱怨為何18歲或以上才獲派錢;移民海外的香港人紛 紛打聽是否可「?錢」;居港未滿7年的新來港人士質疑派錢安排存在歧視之嫌。其後有網民將新來港人士(主要是來自內地的)比喻為蝗蟲,指其不講付出、只求 利益,「蠶食」社會資源。 以上輿論值得我們反省和探究的是:上述比喻代表哪種香港人對新來港人士的態度和價值觀?為何新來港人士受到次一等待遇?所謂「原居民」又憑甚麼可獨佔或優先享用一個地方的資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