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崛起:免費電視被淘汰還是重生?
刊出日期﹕2010年11月1日
香港現時有兩家持牌免費電視台,其廣播訊號幾乎覆蓋全港住戶。不過,隨?互聯網發展和收費電視台相繼出現,再加上免費電視節目質素日趨下降,有意見認為免費電視正面臨巨大挑戰。不過,亦有意見指傳統電視只要與互聯網整合得宜,將會有更大發展。 ■簡明宇
相關概念
1. 大眾傳播媒體 (Mass Media)
大眾傳播媒體包括報紙、電視、電影、雜誌、電台、廣告、CD及電視遊戲等,被冠以「大眾」之名是因為它們能夠接觸群眾。在英語世界中,有時亦會以mass communication稱之。
2. 新媒體 (New Media)
新 媒體亦稱為「網絡媒體」,整合傳統的大眾傳媒,透過互聯網及手提電話網絡發放。由於新媒體超越了傳統媒體的界線,互動性強、製作及使用門檻低、時間限制 少、更能針對觀眾口味,並且監管較弱,故不僅取代了部分傳統大眾傳媒的功能,而且發展迅速,形成對傳統大眾傳媒的一大威脅。
3. 社群媒體 (Social Media)
社 群媒體指建基於Web 2.0概念及技術開發,容許「用戶創作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 UGC)」產生及交換的網絡應用程式。維基(Wiki)、facebook、youtube及網誌均屬此類。社群媒體是新媒體的一員,近年茁壯成長,逐漸 發展成對社會有影響力的媒體。在香港,不少社會運動便是利用facebook或twitter動員。
4. 免費電視
根 據《廣播條例》(第562章),任何人士提供電視廣播服務均須領有牌照。目前,獲發牌提供免費電視的只有兩家公司,分別為亞洲電視有限公司及電視廣播有 限公司,並各自提供一個粵語及一個英語頻道,兩者的牌照將於2015年到期。作為監管機構的廣播事務管理局最近根據法例,對兩者的表現作中期檢討和公眾諮 詢。在諮詢過程中,不乏公眾對兩者表現的批評。
5. 收費電視
目前香港有三家收費電視台,分別為有線電視、電盈媒體(now寬頻電視)和無?收費電視,其中有線電視在1993年開始營運,為三者之中最早。有線電視目前擁有108.6萬訂戶,並正向政府申請免費電視牌照。電盈媒體亦擁有102萬訂戶,與有線電視相若。
資料一:港人收看免費電視概況
儘管本地免費電視節目近年備受批評,香港人收看免費電視節目的習慣並未有太大改變,大部分人仍會收看免費電視,而且每天收看的時間亦一直維持在3小時左右(表一)。
資料二:港人對免費電視節目的滿意程度
根據廣播事務管理局2009年一項調查顯示,約有六成觀眾滿意免費電視的節目質素,另有6.5%觀眾表示不滿。不過,從香港大學民意調查網站多年的數據顯示,本地電視台的欣賞指數幾乎全面下跌(表二)。此外,市民亦對免費電視節目種類越趨不滿(表三)。
資料三:新媒體興起
隨 ?互聯網日漸普及和網絡技術不斷提升,互聯網成為了新媒體,網絡提供不少收費或免費的娛樂及資訊,形成對免費電視的威脅。新媒體的創作人多為業餘人士, 經營成本低、快捷機動,既可針對不同口味,又能快速回應觀眾,有較強互動性,因此迅速吸引一大批觀眾。由表四可見,大部分香港家庭已連接互聯網,平均上網 時間更大幅增加(使用時數已超過收看免費電視,見表一)。另外,上網進行娛樂活動的比率亦穩步上升。
在青少年社群,新媒體對免費電視的威脅更為明顯,在10至29歲的青少年當中,從使用率而言,上網已經超越了收看電視,成為他們的寵兒(表五)。
資料四:收費電視的挑戰
除 互聯網的威脅外,免費電視亦同時受到收費電視服務的挑戰。儘管須付費才可獲得服務,收費電視的覆蓋率已由2004年的44.5%大幅增加到2009年的 92.3%,達到214萬戶,逼近免費電視的覆蓋率(表六)。由於收費電視提供更多頻道予觀眾選擇,形成了對免費電視的一大挑戰。
免費電視會否被新媒體取代?
在香港,免費電視節目的質素近年備受質疑,甚至有意見認為「完全無法配合本港成為知識型社會的目標」,反觀新媒體日益壯大,覆蓋率和影響力均與日俱增。究竟新媒體會否取代免費電視,成為本港最主要的大眾媒介?同樣的問題存在於每個已發展地區,不過有關觀點眾說紛紜。
■ 免費電視淘汰論
在已發展地區,電視的收看率正在下跌,電視廣播難與新媒體的即時、互動及多元化競爭。
免費電視台主要以廣告收入支持營運,然而不少人將電視節目完整上載到互聯網,觀眾不用再透過電視機收看節目,嚴重削弱了免費電視台的廣告收入,最終令免費電視台無利可圖而消失。
■ 免費電視借新媒體重生論
沒有任何新的媒體可以完全取代舊的媒體,因為各有不同特性。報紙並沒有因為電台出現而消失,同樣電視亦沒有消滅電台,新媒體同樣不能完全取代電視。
新 媒體與傳統媒體是盟友而非敵人,傳統媒體透過新媒體作宣傳,並在新媒體存續。例如電影公司會將片花(預告片)上載互聯網,吸引觀眾,令更多觀眾入場觀看 或購買影碟,而電視節目在大氣廣播後,繼續在網絡上以收費形式播放,突破了播放時間的限制。事實上,不少大型的網絡公司已與傳統媒體合作,例如 Yahoo!便與CBS合作提供諸如《60分鐘》等節目。
思考問題
1. 新媒體究竟是大眾媒體還是小眾媒體?
2. 在互聯網高度普及的香港,是否仍需要以大氣電波廣播的免費電視台?
3. 政府在提升免費電視節目質素上可扮演甚麼角色?
4. 免費電視與互聯網整合後,會令節目質素上升還是下降?
更多參考資料下載
1. 鏗鏘集:電視已死?
Part 1
embedded by Embedded Video
YouTube Direkt
Part 2
embedded by Embedded Video
YouTube Direkt
2. 廣播事務管理局: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牌照中期檢討公眾諮詢的結果
3. 新媒體事件與網絡社會之轉型
4. 文匯報:電視精:這個年代,誰還關心收視率
5. 互聯網對中國傳統媒體的衝擊
6. 當傳統媒體“遭遇”網際網路
7. 網絡電視會否取代傳統電視?
8. 廣播事務管理局:二零零七年度廣播服務意見調查 — 調查報告摘要
9. 廣播事務管理局:二零零五年度廣播服務意見調查 — 調查報告摘要
10. 廣播事務管理局:二零零二年度廣播服務意見調查 — 結果摘要
11. Kaplan, A. M., & Haenlein, M. (2010). Users of the world, unite!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Social Media. Business Horizons, 53(1), 59-68. doi:10.1016/j.bushor.2009.09.003
12. Old Media and New Media: Friends, Not Foes. (n.d.). Retrieved October 1, 2010.
13. 李少南 (編). (2003). 香港傳媒新世紀.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4. 新媒體事件與網絡社會之轉型
15. 網路媒體的興起能取代傳統媒體嗎
16. 統計處 (2012).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四十九號報告書﹕新媒體的使用情況. 香港﹕統計處.
17. 新媒體掀起的一場革命?
embedded by Embedded Video
YouTube Dire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