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eral Studies Classroom 通識

增溝通洩私隱 網絡普及禍福難料

Facebook Twitter Email

刊出日期﹕2010年12月20日

互聯網被喻為資訊高速公路。互聯網的高速壯大引發資訊爆炸,造成知識迅速增長,同時加快全球整合。此外,隨?互聯網的技術日益提高,諸如網誌、即時 通訊、視像通話及社交網站等亦似乎令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不過,互聯網卻又為人類帶來另一些隱憂,例如數碼鴻溝、上網成癮、私隱外洩及網絡監控等問題。 究竟互聯網普及對人類是福或是禍? ■簡明宇

由軍用轉民用 傳播速度驚人

互聯網原本只是軍用設施,而且所載資訊有限,後來逐漸轉為民用。隨?光纖出現及廣泛應用,上網成本大幅下降,更重要是大幅加強資訊的傳輸數量及速度。互聯 網無疑提供不少便利及好處,令使用者以驚人的數量增加,在1998年,全球只有3.2%人口使用互聯網,到2008年已達23.9% (表一)。在已發展國家,互聯網已滲透社會的各部分,政府打造電子政府(e-government)、銀行推出電子銀行(e-banking)、學校加強 電子教學(e-learning),甚至個人日記及相片亦置於網誌及社會網站內,互聯網的普及可謂勢不可擋。

按圖放大

上網成青少年必需品

在已發展國家,上網已成為青少年的必需品,舉凡交友及學習皆依賴互聯網。以香港為例,有調查指近8成青少年認為互聯網對他們十分重要,其中有13.7%更 認為沒有互聯網生活便沒有意義,可見互聯網已成為青少年生活的重要一環(圖一)。有調查亦顯示大部分市民認同學童有上網學習的需要(表二)。香港政府近年 亦察覺到學生使用互聯網和電子工具學習愈趨普遍,故開始資助來自低收入學庭的學生上網。

圖一:青少年認為互聯網對其生活的重要性(2009)

按圖放大

資料來源:香港青年協會調查
http://cybersafety.u21.hk/survey.php

按圖放大

互聯網衍生問題多

■ 擴大數碼鴻溝 現社會不平等

隨?互聯網擴展,數碼鴻溝亦日益擴大。數碼鴻溝帶來另一些不平等,亦強化原有的不平等。數碼鴻溝不單出現在階級之間 (表三),亦出現在不同年齡層 (表四) 及國家之間 (表五)。

按圖放大

按圖放大

按圖放大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
http://data.worldbank.org/topic/infrastructure?display=graph

■ 調查:約20%港生「迷網」

儘管上網是否成癮仍具爭議性,但上網成癮近年已成為備受關注的議題,並有不少研究調查上網成癮人口數目、症狀及戒除方法等。以香港為例,有研究對 6,000多名中學生進行調查,並以兩種方法量度他們的上網情況,發現約1/5的學生為上網成癮。亦有研究顯示患上網成癮的青少年的學業成績顯著較低,其 日常作息、身體健康及與父母關係亦受到負面影響。

■ 洩密事件頻生 網絡私隱難保

網絡安全是互聯網的另一隱患,而隨?互聯網日益滲入生活的每一部分,問題更為突顯。儘管政府、企業,甚至私人的電腦皆有安裝各種安全系統,但好像永遠沒有絕對的安全。近年便發生不少私隱、甚至是國家機密外洩的事件。

- 個案一:藝人陳冠希與女星的私人親密照片在網上被公開
- 個案二:維基解密公開大量美國國家機密文件

■ 其他潛藏問題遲早浮現

互聯網所衍生的問題還有許多,包括催生整天足不出戶的宅男或宅女,近年受到關注的網上欺凌、助長少女援交、侵犯版權、流動上網濫收費用等。有些問題已受到各界的重視,當局開始?手處理;但可能還有更多問題正潛藏,尚未出現。

相關概念

1. 數碼鴻溝

資訊科技發展無疑帶來很多好處,但卻造成數碼鴻溝(Digital Divide):部分人基於多種原因,例如經濟條件不足、教育水平不足、基礎設施不足或語言障礙等而未能享受到資訊科技所帶來的好處,而造成數碼貧窮 (Digital Poverty);另一部分人則因經濟條件及教育條件較好,能夠負擔上網費用,享受到科技資訊所帶來的益處。隨?資訊科技持續而快速的發展,其應用已逐漸 滲入到日常生活的各個部分,導致這種數碼貧與富的差距越來越大,形成像鴻溝一樣的差異,難以跨越。

2. 上網成癮

上癮 (Addiction)原指對一些物質的依賴,例如毒品,後來擴展至一些行為,例如賭博。互聯網的出現令部分人沉溺網上活動,繼而出現多種不良影響。這種 情況被稱為上網成癮(Internet Addiction),部分學者認為上網成癮屬於精神病的一種。但有部分學者不同意使用成癮這個概念在互聯網使用上,故又出現「互聯網依賴」、「病態使用 互聯網」及「過度使用互聯網」等概念。不少學者亦提出「上網成癮」的量度指標,其中較著名的為美籍學者Young提出的8項量表 (表六)。

表六:Young 的上網成癮8項量表

下列其中5項回答「是」即屬上網成癮。

1. 你會全神貫注於網上活動,並在下線後仍繼續想?上網時的情形。
2. 你需要花更多時間使用互聯網才能獲得滿足。
3. 你多次嘗試去控制或停止使用互聯網,但總是失敗。
4. 當要中止網絡連線時,你會覺得悶悶不樂、情緒低沉或易怒。
5. 你上網的時間大多比原先預期的更長。
6. 為了上網而影響重要的人際關係、工作或教育機會。
7. 你為了隱瞞自己使用網絡的程度向家人或朋友說謊。
8. 你上網是為逃避問題或釋放情緒,例如焦慮、沮喪、無助。

■ 上網成癮還是上網經歷成癮?

上網會否成癮的問題在學術界仍有一定爭議,部分學者認為互聯網只是一個提供各類活動的渠道,使用者所沉溺的只是上網的經歷,例如瀏覽色情網頁、交友或網上 遊戲等。因此,上網本身並不能構成上癮的「對象」,反而是網上的一些經歷令他們上癮,而這些經歷卻又不一定由互聯網提供。

思考問題

1. 你是否同意存在上網成癮?試抒己見。
2. 你認為有甚麼方法可避免濫用互聯網?
3. 互聯網普及究竟對低下階層有利或有害?何以見得?
4. 你覺得互聯網對你存在哪些潛在弊端?試舉例說明。

延伸活動

1. 以Young的上網成癮量表調查班內學生的上網成癮情況。
2. 先讓學生猜想統計結果,及後展示調查結果以作比對。
3. 講解量表的計算方式。
4. 讓同學評論這種計算方式是否合適。
5. 引導討論上網行為可能潛在出現的問題。

更多參考資料﹕

文字資料

1. 《韓限未成年人 午夜後禁玩網遊》 ,文匯報,2010-12-03
2. 《港青上網成癮 4年暴增2倍》 ,文匯報,2009-07-27
3. 鍾繼光,《上網成癮 損害心理功能》 ,文匯報,2007-09-14
4. 世界銀行
5. 《資訊科技對人文、社會的衝擊與影響期末研究報告》
6. 網際網路對青少年的影響?
7. 中國青少年2009網癮報告發布
8. 韓國網癮問題嚴重 反沉迷措施層出不窮
9. 網上行為資源網站
10. Computer Addiction”: A Critical Consideration

影片

11. 青少年瘋上網 家長盼訂宵禁管理embedded by Embedded Video

YouTube Direkt

Facebook Twitter Email

Related Posts: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