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eral Studies Classroom 通識

一「爐」永逸?

Facebook Twitter Email

刊出日期:2011年5月9日 (文匯報)

在石鼓洲興建焚化爐是港府解決固體廢物問題的最新方案之一,預料設施最快可於2018年啟用;但與早前選址屯門曾咀的建議一樣,出現強烈反對的聲音,居民 擔心會破壞當地環境和海洋生態,更會影響漁民生計;亦有多個政黨及環保團體批評政府本末倒置,未有盡力減少垃圾源頭,在任何地點興建焚化爐也無濟於事。究 竟焚化爐是否解決垃圾問題的最佳方法?下文會從多方面探討。

■作者:鍾文堅 資深通識科教師 (嘉賓作者)

單靠堆填落後 非可持續安排

翻查本地報章資料,早在2008年初,「特區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接受專訪時稱,香港在廢物處理的問題上『刻不容緩』,但以堆填的單一模式來處理垃圾,做法『落後』。」

從以上的「舊聞」資料可歸納出以下3點訊息:

1. 早於2008年初,當局已意識到採用「堆填方法」的迫切性問題,並?手研究可行的替代方案;

2. 當局正式公開承認,本港採用多年的「堆填的單一模式,做法『落後』」。顯而易見,是一種不可持續的安排;

3. 當年提出須研究取代垃圾堆填的想法,自有其背景的因素,例如預見舊有堆填區快將爆滿;另外,當時意大利那不勒斯爆發的垃圾危機,亦令當局驚覺問題的嚴重性。

 

按圖放大

 

 

根據以上圖表,我們可看到以下幾點較特別之處:

1. 一般都市固體廢物的處理方法有3種,分別是「循環再用、焚化及堆填」,而在列表的地方中,本港是唯一一個沒有採用焚化的城市;

2. 除英美外,本港堆填比率高過亞洲鄰近地區,如日本、台灣和新加坡;

3. 日本焚化比率最高,達到6成7,加上該國的焚化設備先進,此或許能解釋為何當局如此推崇日本模式。

4. 本地垃圾的循環再用率位處中游,高過日本和台灣,數據雖與大眾印象存在差距,這裡暫且使用有關數據,由於篇幅所限,待日後有機會再作探討。

應否建爐? 社會爭議

截至目前為止,贊成興建焚化爐一方與反對興建焚化爐一方都各有道理,難以說服對方:

贊成意見

■堆填區已接近飽和,焚化能減少垃圾體積約9成,建爐是目前唯一切實可行的代替方案。

■推動綠色生活和文化,需要長時期教育和推廣工作,垃圾危機卻是迫切需要處理。

■焚化技術先進,當局將選用最高的歐盟標準,保證不良影響會被減到最低。

■當局會有嚴格的監控程序和安排,同時亦會增加透明度,以讓公眾監察。

■有關設施會被建成社區地標,讓市民能從興建過程中和建成使用後,獲得可觀利益。

反對意見

■若建焚化設施,卻缺乏全盤的減廢政策,變相鼓勵增廢的行為和動機。

■正是面臨垃圾危機,才迫使市民改變製造大量垃圾的生活和習慣,不應本末倒置。

■世上沒有「零污染」的焚化技術,任何先進設備都會造成污染。

■就算技術過關,亦難避免人為失誤所導致的後果。

■社區環境和居民健康所付出的代價,難以任何物質或經濟利益作補償。

效益高佔地少 VS. 鼓勵製造垃圾

沒錯,透過引入先進的焚化技術,短期能大幅紓緩現有的堆填區壓力;同時,新一代的焚化爐技術和歐盟的嚴格標準,能有效將焚化垃圾所產生的污染物減至最低。 根據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分析的19個國家的垃圾處理方式,焚燒方式較堆填及堆肥的經濟效益高,而且佔地少,同時在處理過程中能產生大量熱能發電,不少 先進國家已採用焚化技術,特別是土地資源較受限制的地方,例如日本的焚燒佔處理垃圾比率有7成6,台灣更高達8成3。

但當中也有值得思考的重要問題。首先,大型焚化設施需要大量垃圾供其燃燒,才最符合成本效益,因為毋須提供額外燃料助其維持全天候運作;換言之,有極大誘因讓社會維持製造大量垃圾,變相鼓勵社會的過度消費和浪費行為。

■港人均棄置量 亞洲稱冠

此外,有反對聲音批評政府一直迴避垃圾製造量飆升的問題,未有?力於源頭減廢。目前,香港每天製造約9,000噸垃圾到堆填區,人均棄置量高達1.28公斤,是鄰近亞洲地區如新加坡、韓國、日本和台灣之首。

污者自付 效果顯著

事實上,不少國家或地區已實施家居廢物收費政策,如美國、日本、新加坡、芬蘭、韓國和台灣等,減少廢物的成效顯著。當中以韓國和台灣最值得香港參考:台北 自2000年實施垃圾隨袋收費計劃之後,2006年的垃圾較歷史最高位減少約50%;韓國在1994年實施垃圾按量收費,令以堆填區或焚化方式處理的垃圾 量在9年間減少44%。

如何減少廢物一直是全球政府費煞思量的議題。過去10年,香港廢物問題不斷惡化,而政府擴建堆填區或興建焚化爐的建議都得不到市民支持。根據全球多國試驗 結果顯示,令市民減少製造垃圾的最有效方法,始終是「污者自付」。當然,在推行的初期,無論在任何地方都會遇上很大的阻力。有人預計香港的情況亦會一樣。 但是,似乎目前世界暫時還沒有另一條更受大眾歡迎、又能有效減廢的輕鬆之路,以供選擇。

小知識

■台焚化爐 不夠垃圾燒

根據地球之友資料顯示,台北在上世紀90年代引入焚化爐計劃,因在2000年後相繼落實垃圾收費及廚餘回收系列措施後,廢物量大減4成,台北市三座焚化爐出現不夠垃圾燒的窘境,惟焚化爐不可又開又停,否則無法保持高溫,容易產生二噁英等致癌物。

廢物處理政策 舉步維艱

由此可知,當局急切推出興建垃圾焚化爐的措施,非始自今日,當中有其來龍去脈。經過兩年多,垃圾處理問題越趨迫切,有關興建焚化爐的建議卻舉步維艱。同時,早前當局拓建將軍澳堆填區的安排亦被立法會否決,而舊有堆填區爆滿亦迫在眉睫,故政府亦急於推動焚化政策。

當局雖然明確指出有關問題已是「刻不容緩」,但除落實興建的屯門曾咀污泥焚化爐外,其他相關的政策和措施都似寸步難移。

思考問題

1. 你認為香港的固體廢物問題嚴重嗎?為甚麼?

2. 本港處理固體廢物的最佳方案是甚麼?

3. 若要可持續地解決固體廢物問題,政府、商界和市民應如何配合?

4. 你認為政府在設置焚化爐時應考慮甚麼因素?試舉例說明。

5. 鄰近地區有何相關的經驗及措施值得香港借鑑?

6. 你贊成以污者自付原則進行垃圾徵費嗎?為甚麼?

更多參考資料下載

文字

1. 環境保護署官方網頁

2. 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

3. 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年內展諮詢,2011年01月04日。

4. 香港電台〈鏗鏘集〉《處理廢物-急不及待》2009-04-27、《暴殄天物》2010-07-25、《垃圾圍城》 2011-01-10;亞洲電視〈時事追擊〉《垃圾的處理》 2010-12-09。

5. 寄本勝美(編),山本耕作(著),《資源回收知多少》台北:國際少年村,2003年。

6. PIXAR ANIMATION STUDIOS ,《太空奇兵WALL.E》,洲立影視有限公司發行, 2008年。

影片

7. 曾蔭權讚日本焚化爐如醫院般乾淨

embedded by Embedded Video

YouTube Direkt

8. 鏗鏘集 暴殄天物

9. 鏗鏘集 垃圾圍城

10. 鏗鏘集﹕處理廢物-急不及待 (Part 1)

embedded by Embedded Video

YouTube Direkt

11. 鏗鏘集﹕處理廢物-急不及待 (Part 2)

embedded by Embedded Video

YouTube Direkt

12. 鏗鏘集﹕處理廢物-急不及待 (Part 3)

embedded by Embedded Video

YouTube Direkt

13. 鏗鏘集﹕處理廢物-急不及待 (Part 4)

embedded by Embedded Video

YouTube Direkt

14. 時事追擊﹕垃圾的處理

embedded by Embedded Video

YouTube Direkt

 

Facebook Twitter Email

Related Posts: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