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S擬題系列三之三﹕擬題陷阱
背景
高中通識教育科課程要求同學獨自完成一份「獨立專題探究」(IES)習作,從擬題、資料搜集到製作報告,皆由 同學一手完成。本系列已一連兩期針對IES的擬題部分,介紹擬題方法、注意事項和擬題用具。今期則主要以同學擬題的常見錯誤為切入點,希望提升其對擬題的 了解,最終成功擬訂一個合適的IES題目。 ■作者﹕簡明宇 (香港教育學院榮譽研究員、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學會院士、尼古丁及煙草研究學會會員及《獨立專題探究手冊》作者)
缺周詳考慮 欠全盤計劃
由於IES分為3個階段,首階段是撰寫計劃書,同學的焦點都放在擬題上,而忽略研究方法、分析及報告形式。然而,鑑於各部分是互相關連的,在擬題時絕對不能不考慮其他部分。
在例子一中,單看題目與焦點問題並無重大不妥,但以問卷調查方式搜集資料,便有問題了。雖然「少女 援交」好像是一個頗嚴重的社會問題,但一般同學要接觸這些少女並非易事。而且既然要進行問卷調查,樣本數目不能太少。除非同學肯定有能力找到足夠的樣本, 否則很難回答這樣的焦點問題。再者,以問卷調查形式評估少女援交的心理影響較困難,除非已有現成量表,否則難以評估。至於報告形式方面,以短片展示的報 告,本無不可,不過短片內容為何?應拍攝同學派發及回收問卷的過程,還是不斷展示調查結果的圖表?換言之,同學在第一階段擬題時,已要考慮第二階段及第三 階段的工作。
例子一
題目:少女援交的心理影響。
主要焦點問題:少女參與援交對其產生哪些心理影響?
方法:問卷調查
報告形式:短片(非文字)
忽略文獻回顧 臨急抱佛腳
同學在擬題時,大多沒有進行文獻回顧,以掌握主題的基本背景資料,因此常會出現一些概念不明、題目過闊和錯誤陳述,甚至重複現有研究的情況。很多同學誤以為文獻回顧是在第三階段才進行的,其實應在第一階段,並在第二階段及第三階段不斷補足。
欠缺探索性
題目欠缺探索性亦是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所謂欠缺探索性,包括題目缺乏爭議性及過於描述性。在例子二中,
………(有興趣知道更多,可按此)
焦點問題 不分主次
焦點問題原來是IES題目的核心部分,但同學的焦點問題大多存在問題。焦點問題宜以一個主要的問題 為主軸,配以若干次要問題,用以協助回答主要的焦點問題。然而,教師經常碰到的情況是,
………(有興趣知道更多,可按此)
問題原因多 難一概而論
部分同學擬訂的題目不錯,焦點問題亦很有意義,卻是難以確切回答的問題。在例子九中,假設同學探究 出原來具有「及時行樂」人生觀的青少年都喜愛聽A類流行曲,而該類流行曲亦正包含「及時行樂」的內容。同學卻並不能說A類流行曲影響青少年,令他們也有 「及時行樂」的人生觀。因為亦有可能是由於這些青少年本身具有「及時行樂」的人生觀,而這些歌曲引起他們的共鳴,因此喜歡。究竟是歌曲影響青少年的人生 觀,還是歌曲只反映青少年已有的人生觀?這個問題對同學來說是難以回答的。
例子九
題目:本地流行曲對青少年的人生觀的影響。
主要焦點問題:本地流行曲對青少年的人生觀有多大影響?
次要焦點問題:
.本地流行曲的內容包含哪些人生觀?
.青少年持有哪些人生觀?
.青少年的人生觀與他們喜歡的流行曲內容有何關係?
延伸閱讀:
1. 《IES擬題系列三之一:揀皐題目 成功在望》
3. 簡明宇、劉嘉慧(2009)。《獨立專題探究手冊》。香港:教育社企。
………(有興趣知道更多,可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