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S擬題系列三之二:通識IES 擬題最關鍵
背景
本系列上一期介紹甚麼是獨立專題探究(IES)合適的題目,今期為大家介紹題目需要包含的內容、擬題方法、注 意事項及有用工具,希望藉此讓同學可以有一個好的開端。能夠擬訂一個合適的題目,基本上可以說是已經完成獨立專題探究的一半工作。擬題基本上是獨立專題探究最困難,但亦是最關鍵的部分,只要這部分處理得宜,其後的各部分只是依照計劃進行而已。 ■作者﹕簡明宇 (香港教育學院榮譽研究員、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學會院士、尼古丁及煙草研究學會會員及《獨立專題探究手冊》作者)
最初呈交題目應為計劃書大綱
在學期初或中段,通識科教師便要求同學擬訂IES的題目,大部分同學都只會交出幾個字或者一句的題 目,例如「本校學生的補習風氣」。嚴格來說,這只是主題,並非題目。這樣的「題目」無助指導教師了解同學的探究方向,當然就遑論給予具建設性的意見。之所 以有這樣的結果,在於同學只集中以興趣思考探究方向,卻並沒有整體的考慮,包括主題背景、焦點問題、探究方法及報告形式等。換言之,當我們交出題目時,應該是一份計劃書的大綱,而絕對不是一兩句文字的主題,當中應包括題目、焦點問題、釐清關鍵概念、研究方法及報告形式。若指導教師同意這個大綱,則稍加擴充便可以成為一份計劃書。
程序互有關聯 須從整體考慮
為甚麼擬訂題目要整體考慮?原因在於主題、背景、焦點問題、探究方法及報告形式等都是互相關連的。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若只思考主題,最終很可能因為某些部分出現困難而令整個IES無法進行。
深入了解題目背景
例如近年南亞裔學童教育問題引起媒體關注,有同學便想以此作為IES的主題,還好這位同學擬出「南 亞裔學童面對哪些學習困難?」為焦點問題。但南亞裔學童可分為很多類別,族裔可分印度、巴基斯坦及尼泊爾;年齡粗略可以幼稚園、小學及中學生區分;家庭收 入亦可略分為高、中及低;來港年期又可分為土生、住滿7年及新來港等。不同類別之間的南亞裔學童所面對的困難顯然不一樣,若將之全部納入,能力是否應付得 來?分析上會否存在困難?若只選取個別類別,便要交代選取該類別的原因。倘若同學曾對主題的背景作深入的了解,便不會擬出這樣的焦點問題。
慎選可取探究方法
此外,選用何種探究方法?若要搜集一手資料,大部分同學都會傾向以問卷調查或訪問形式進行。首先, 語言及文字是個大問題,他們能夠聽懂/看懂中文或英文嗎?他們能夠以粵語或普通話回答我在訪問中的提問嗎?我能夠聽懂他們的回應(母語/英語)嗎?我有能力接觸幾多位研究對象?若果數目太少,問卷調查便不合適。若語言上的對答有困難,則訪談亦不合適。二手資料又如何?如果有現成的研究報告,那我探究的價值 又何在?如果沒有,這方面的資料是否足以回答我的焦點問題?
報告形式必須合理
再者,研究報告以何種形式展示?文字還是非文字?
………(有興趣知道更多,可按此)
擬訂題目五部曲
一、從有興趣、熟悉的事物入手
擬訂IES的題目應從自己有興趣或者熟悉的事物入手。有興趣的事物令你有動力不斷探索,IES往往 要進行1年,甚至2年時間。若對該題目缺乏興趣,實難以堅持。至於熟悉的事物則可以省卻搜集背景資料的工作,令起步點提高,而且更容易擬訂具意義的焦點問 題及獲得特別的資料。在例子一當中,甲同學的家庭背景令他對該主題早有認識,因此以超市壟斷作為IES主題實在合適不過。由於他有機會接觸辦館店員、仍然光顧辦館及已轉為光顧超市的消費者,並且有可能進行觀察,因此便有條件擬訂這樣的焦點問題。其他沒有這類家庭背景的同學,要搜集資料回應這樣的焦點問題便會困難重重。
例子一:
甲同學:家中經營辦館(糧油雜貨零售店)
主題:超市壟斷
焦點問題:超市擴張對消費行為有何影響?
二、搜尋互聯網以清晰方向
同學初訂的主題,通常仍然是模糊不清的。這時應將關鍵字輸入互聯網,快速看看有何資料。以超市為例,
………(有興趣知道更多,可按此)
延伸閱讀:
- 簡明宇、劉嘉慧(2009),《獨立專題探究手冊》,香港:教育社企
- 簡明宇﹕IES擬題系列三之一 擬題準則:揀皐題目 成功在望
………(有興趣知道更多,可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