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eral Studies Classroom 通識

IES擬題系列三之一 擬題準則:揀皐題目 成功在望

Facebook Twitter Email

背景

獨立專題探究(Independent Enquiry Study,下簡稱IES)要求同學獨自完成一個小型的研究項目,從擬題、搜集資料到撰寫報告皆一手包辦,有別於初中時期由老師出題、以小組形式進行的專 題研習,反而更像大學的畢業論文。部分同學反映不知如何擬題,亦有老師慨嘆學生所擬的題目不堪入目。所謂「萬事起頭難」,選對合適的題目就是成功的一半。 本欄將以系列形式,一連3集介紹擬題的注意事項、方法及常犯錯誤,藉此協助同學揀選合適題目。  ■作者﹕簡明宇 (香港教育學院榮譽研究員、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學會院士、尼古丁及煙草研究學會會員及《獨立專題探究手冊》作者)。

兩大必要條件 缺一不可

同學在擬定IES題目時,必須符合以下兩大條件:

須緊扣6單元

根據考評局指引,IES的題目只有一個必要條件,即與一個或多個學習範圍有關連。同學不能天馬行空地構思題目。不過,通識教育科的6個單元所涵蓋的範圍廣闊,只要同學認真思考,便會發現幾乎任何主題只要稍為調整焦點,皆可與其他連結。

非社會研究難過關

另一個在考評局指引中沒有明確指出、但十分重要的必要條件是IES必須是一項社會研究 (Social Research)。雖然通識教育科課程涉及能源科技、中華文化以至公共衛生等範疇,但就課程結構及內容而言,其實是一門社會科(更準確的說法應為社會科 學)。換言之,IES必須是一項社會研究,那些不屬於社會研究的題目,便不適合IES(有關例子詳見下期)。

沒有最好的題目 只有合適題目

很多同學在擬題時都問:「究竟甚麼才是好題目?」其實,根本無「好題目」,只有合適題目。為甚麼?原因在於每個人的特點不同,包括個人性格、才能、社交網絡及興趣等,題目甲能切合同學甲的特性,故是一個合適題目,但對同學乙而言就不一定。

揚長避短 切合特點

例如題目「圍村添丁點燈儀式對村民身份認同的影響」,同學甲本身是圍村人,對圍村傳統、歷史及習俗 已有一定認識;加上透過與叔伯的社交網絡,訪問本村領袖應無問題,甚至訪問其他圍村的代表人物亦大有可能。不過,在市區長大的同學要掌握圍村的基本狀況已 需花上很多時間和工夫,要找到圍村人士進行訪問就更難。因此擬題要揚長避短,善用長處,切合自己的特點。

掌握6大指標 衡量有法

同學可以ROME SQ(羅馬的二次方)作為粗略的衡量指標,並按此繪畫一幅網形圖,比較幾個有興趣的題目。ROME SQ是6個英文字的起首字母,代表6個準則,詳述如下:

1.Researchable (可研究的)

有些題目有趣,不過限於各種原因,並不可以研究,包括一些涉及機密資料、沒有合適方法或研究時間太長的課題等。有些題目適合全職研究員,但對中學生而言便不一定,這類題目亦可被歸納為不可研究。

例子一:

題目:色情事業對香港GDP產生多少效益?

困難:色情事業多為地下活動,難以搜集可信性資料。

 
………(有興趣知道更多,按此)
研究性低難駕馭 寧捨勿逞強

例子七比較甲乙兩題,雖然總分一樣,但基於題目甲在可研究性及能力所及兩方面的分數過低,這題並不是一個合適的題目。題目甲對於全職研究人員是一個合適的題目,因為他們的團隊可有不同性別的成員,這有助收集男女洗手間的資料,但對只有單人匹馬的同學而言,難度會很大。

延伸閱讀:

1. 簡明宇、劉嘉慧(2009),《獨立專題探究手冊》,香港:教育社企

2.簡明宇﹕IES擬題系列三之二:通識IES 擬題最關鍵

3.簡明宇﹕IES擬題系列三之三﹕擬題陷阱

4. 張銳輝:《踏上IES之路─第一步「開個好頭」》,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

5. 許承恩:《IES基本步》,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

6. 《摸著石頭過河》,《大學線月刊》

5. 許寶強,如何開展獨立專題探究

 

Facebook Twitter Email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