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eral Studies Classroom 通識

垃圾收費:減廢良方:廢物徵費 廚餘管理

Facebook Twitter Email

刊出日期﹕2012年12月17日(香港文匯報)

引言

「都市固體廢物處理」一直是讓環境當局「頭痛」的問題,一方面,每日送往堆填區的廢物量超過一萬三千公噸,即 每年近五百萬公噸的海量,本港面對堆填區即將爆滿的嚴峻問題;另一方面,限於社會輿情和政治經濟等諸多因素,當局要處理每日產生的大量都市固體廢物,暫仍 未有解決良方。於是提出了源頭減廢建議,現正考慮實施「廢物徵費」與「廚餘管理」的計劃。 ■嘉賓作者:鍾文堅 資深通識教育教師 中學通識科顧問

小知識:可持續發展的都市固體廢物管理

早於1994年,香港便已經出現關注都市固體廢物問題的聲音。這些「減少廢物」建議其後於1998年公布的《減少廢物綱要計劃》中落實執行。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深明香港廢物問題的嚴重性,因此於2004年選定固體廢物管理、可再生能源及都市生活空間作為三個試點範疇。

全球大都市 收費模式不同

今年1月,政府公布了一份「進一步減少廢物方案:廢物收費是否可行?」的公眾諮詢文件(下稱「諮詢 稿」),主要介紹了世界上不同城市在推行「廢物收費計劃」的經驗,同時指出本地於實施時須考慮的主要事項。「諮詢稿」內引用與本港經濟發展水平相若的幾個 城市固體廢物的收費模式。

資料一:不同城市家居都市固體廢物的收費經驗摘要

■資料來源﹕政府環境保護署「進一步減少廢物方案:廢物收費是否可行?」諮詢網頁http://www.epd.gov.hk/epd/msw_consult/document/

仔細閱讀及歸納上表的資料後,可看到本港鄰近亞洲區內城市的廢物徵費措施安排,大體上可歸納出三個特點:

1. 參考的城市收費模式可大致分為三種:

第一類為「定額收費」:新加坡、廣州和北京採用,每戶每月收費按地區不同有別;但內地城市因實行城市戶籍制度,會對非本地居民以計人頭方式繳交費用。

第二類按代表參數的「近似量收費」:通常此一收費模式會按住戶較易計算的生活資源使用量來作代表參數計算收費,例如台灣大部分地區(台北及部分都會地區除外)就以耗水量為代表參數,計算每戶的收費金額。

第三類屬「按量收費」:通常要求住戶使用專用垃圾袋棄置廢物,按重量(每公斤)收取費用。

2. 無論選用哪一種模式,各地收費標準都存在著不同區域之間的差異;另外,因區域特點,或住屋類型不同,在措施執行上會有一定彈性,如台北的多層大廈住戶,是 由清潔工收集全幢大廈的垃圾後再裝入大型專用垃圾袋,最後廢物徵費由各戶攤分;又例如首爾市區規定用專用垃圾袋,但鄉郊區域只須分區支付廢物處理費,再由 住戶攤分。由是觀之,實施收費模式時,有需要充分考慮不同區域和住戶類型等特點,而作符合民情實況的差別對待。

3. 若實施按量收費的模式,要能有效執行,當局的執行細節、監察工作和住戶的積極配合諸方面因素,缺一不可。

資料二:不同城市家居都市固體廢物的數量(數量:公斤/人/日)

 

■資料來源﹕政府環境保護署「進一步減少廢物方案:廢物收費是否可行?」諮詢網頁 http://www.epd.gov.hk/epd/msw_consult/document/

香港可否嘗試「按量收費」?

從資料二的數字可見,每名居民的都市固體廢物生產量最少的是台北,本港則躋身產量之冠。但這項並非 光彩的頭銜!棄置量最少的則是首爾,本港的棄置量也是最大;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棄置比率低於東京;但這跟東京都市予人較重視環保,也較早實施「廢物按量收費 模式」,加上該市市民素質甚高的觀感,存有頗大落差,有需要找更多資料作深入分析。但可看到較一致的一點,在已實行「廢物按量收費模式」的三個城市,他們 的人均每日廢物生產量和棄置量,都少於本港。但因「諮詢稿」未有提供實行其他收費模式城市的相關數據,暫不能下結論指「按量收費模式」就是最具效果的減廢 措施,那就更不能推論說應盡快在本地推行了。

港3特點 「廢物收費」難

試作推敲,在客觀條件上,本港的部分城市特點不利推行「廢物按量收費」的計劃,情況很像美國紐約 市,當地人口超過800萬,居住稠密程度與本港相仿,其中六成居民住在多層式大廈內,當中不少有使用垃圾槽,實施按量收費存在很大困難,同時也難以監管違 規棄置垃圾的行為,故該市至今仍未有實行任何直接向住戶徵收收集和處置費用。

香港存在三大特點使實施「廢物收費模式」出現困難:

1. 居住人口逾700萬,共230萬個住戶,居住人口的密度十分高;

2. 住屋多為多層式大廈,接近九成為10層以上樓宇;

3. 村屋約佔住房總數的一半(約33,000間),其中近九成不設物業管理。

固體廢物收費有望實施

筆者翻查從2002年至2011年環保署《都市固體廢物監察報告》的相關數據,卻看得到關鍵的所在。

資料三:香港家居廢物和食物渣滓重量及其所佔家居廢物比率(固體廢物重量:公噸)

 

■資料來源: 環保署《都市固體廢物監察報告》(2002年至2011年)

從過去10年的家居食物渣滓和固體廢物的數據見到,雖然兩者的數量同時下降,但因為前者的降幅小於 後者,因而食物渣滓所佔家居固體廢物的比率,出現持續上升的趨勢,並在去年升到四成二的新高。根據去年的最新數字,本港的廚餘回收率極低,只有0.6%; 顯而易見,目前家居固體廢物的回收率有四成,餘下未被回收的六成,家居廚餘佔去三分之二多數,如能全面推行廚餘回收再造,將能顯著地增加家居固體廢物的回 收率;相反,如果仍不能克服此一難關─有效回收廚餘,家居固體廢物的回收率將難以大幅增高。換句話說,廢物徵費的要害處並非在收費,而是能否做好廚餘管理 和回收循環再造的社會工程。

參照他國回收利用經驗

參考台灣的經驗,自2006年元旦起,當地政府開始要求住戶嚴格實行「可再用資源、廚餘和垃圾」分 類處理及收集的政策;其中,當局會將收集到的廚餘,循環再造成為豬隻飼料或堆肥;住戶若被發現未有做好分類,會被判以罰款新台幣1,200元至6,000 元(約港幣330元至1,700元)。另外,部分國家也著力推動有關的科技研發,如瑞典將約三成半收集的廚餘製成沼氣用於發電,又如日本的環保廠商成功研 發環境循環系統(Environment Recycling System,ERS)科技,把廚餘製成有機肥料的時間,由舊有需2個月至3個月,大大縮短到只要2小時;這些創新技術的發展,也有助推動廚餘管理和回收 的工作。

洞悉香港自身問題

當然,本港土地資源緊缺,居住環境狹窄,樓宇擠迫、空間和通風不足等特點,著實限制了廚餘回收、循 環再造和妥善管理的工作;但是,正正因為面對的問題不少,才是推動這些措施的真正挑戰。在亞洲區內的鄰近城市,如台北和首爾等,都已實施了固體廢物收費計 劃,且已取得一定成績,本港也不應甘於落後於人。當然,如前面引用的外地城市的案例,如美國紐約因執行上的困難未能推行有關計劃,因此,本港在思考是否推 行有關的垃圾徵費和廚餘管理的計劃時,切不可低估推行和實施上可能碰到的困難。不過,我們在認識到困難後,應能迎難而上,嘗試克服及接受以上的挑戰!

思考問題:

1. 根據上文。香港在「都市固體廢物處理」上,考慮實施哪兩種計劃?

2. 參考上文,若香港實施「廢物徵費」將面對哪些困難?

3. 你認為有哪些城市的家居都市固體廢物的收費經驗值得借鑑?請簡要說明。

4. 你認為香港應該採用哪一種收費模式?按量收費,按近似量收費,還是定額收費?

5. 如果你要參與和推動「廚餘回收和循環再造」計劃,你將如何參與和推動?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 慧

延伸閱讀:

1. 政府環境保護署「進一步減少廢物方案:廢物收費是否可行?」諮詢網頁

2. 環境保護署, 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2002-11

3. 環境保護署及生產力促進局, 屋苑廚餘循環再造項目服務平台

4. 台北市環境保護局, 家戶廚餘回收(資訊網站)

5. 綠領行動, 良好的廚餘管理文化

 

影片

1. 東張西望 – 如何落實垃圾徵費?

embedded by Embedded Video

YouTube Direkt

2. 垃圾圍城 – 鏗鏘集

embedded by Embedded Video

YouTube Direkt

Facebook Twitter Email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