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eral Studies Classroom 通識

垃圾可能引發的危機!?

Facebook Twitter Email

刊出日期﹕2013年9月23日

(以下為未經編輯原文)

引言

暑假前,由堆填區擴建所引發的爭議,並未因政府的有關議案遭立法會和地方區議會否決而停息。可以預見,隨著暑假結束,有關問題將更加迫在眉睫!

根據環境局的最新預計,現時正使用的三個堆填區,最快將會在2至6年之內陸續爆滿;因著過往多年,本地只採用堆填的單一模式處理都市固體廢物,到時,每日上萬公吨的垃圾將無處可去!若最壞的情況(worst scenario)發生,大家能夠想像會發生怎樣的情況嗎?

嘉賓作者:鍾文堅 (資深通識教育科教師 、中學通識科教學顧問)

嘗試搜尋和認識近似的歷史事件,有助我們對未來的想像和對問題的了解。

翻查資料,廢物處理已經成為現代都市一個極為頭痛的問題;但有趣的是,相關行業又是一項利潤豐厚的行業。而當中最廣受矚目的可算是意大利的拿坡里(Naples, 又譯拿不勒斯),它的「垃圾圍城」事件,曾經佔據國際版的頭條多時。

 

拿坡里位於意大利南部,其都會區內人口約380萬;它雖是意大利的第三城市,但卻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

它曾被譽為意大利最美麗的港口,義大利人曾經讚美:「朝至拿坡里,夕死可以。」可見它曾是意大利人引以為傲的美麗歷史名城;可惜的是,現時它卻被世人冠以「垃圾之城(The City of Trash)」的壞名聲!

全球矚目的「垃圾圍城」事件,在2007年的聖誕假前爆發。因為發生的時間是在西方最重要的節日前夕,因而事件特別受到關注!

事件起因是當地垃圾工人進行罷工,由於無人清理垃圾,當地居民被迫將一袋一袋的家居垃圾沿街棄置。隨著日子的推移,問題卻未有任何解決的跡象,垃圾卻以每日800吨的速度增加;因為民居旁的街道很快已經堆滿垃圾,新增的就被擺放到鄰近的空地、廣場,垃圾甚至沿車道被棄置兩旁,波及至市郊地區。到2008年1月8日,當局估計街上垃圾已達10萬吨!當時的景象奇異,部份地方的垃圾堆上了民房的二樓,高層的居民直接由陽台將垃圾放上頂部。而當地學校因為被垃圾圍困成為孤島,為學生安全考慮,須於聖誕假後繼續停課。但因為堆積的垃圾腐壞發臭,毋須太久就引發居民上街示威,抗議事件遲遲未能解決,當中部份示威者開始以焚燒垃圾的激烈行動宣洩憤怒,這便是世上第一場由垃圾引爆的城市騷亂事件。

「垃圾圍城」事件,一直拖延到2008年的7月尾,直到意大利中央政府的介入,出動軍隊開推土機清理垃圾,並向歐盟和鄰國尋求協助,才算把問題壓了下來。

但為什麼,原本屬於城市的市政,應可以很簡單能解決的問題,最終更演變成為全國性、甚至歐盟之間的一次管治危機呢?又為什麼應可短時間就可解決的事件,竟拖延了超過半年,到最後要出動軍隊,才得以平息呢?

這次拿坡里的「垃圾圍城」事件,是垃圾危機的典型例子,還是人類城市發展的特殊例子呢?它出現的最壞情況,對本港面對的垃圾危機,有甚麼警示作用嗎?

「垃圾圍城」的來龍去脈

雖然能從網上找得到,有助作較深入分析的材料不多,當中尤其缺乏中文素材,但仍可勾勒出大概,找出事件中的幾點值得思考之處。

首先,拿坡里的垃圾問題,並非偶發性的危機,而是有其特定的社會經濟條件和政治因素。其實,環顧人類的發展歷史,沒有那件社會危機是偶然地發生的,背後都有其產生的因由。

經過歸納可找出三個主要因素。

第一是基本上是放諸四海皆有效的「別在我家後園(Never in My Backyard) 定律」,就是沒有居民可以容忍將懨惡性的垃圾掩埋場放在家居旁邊。當地由於區內的掩埋場設施早已爆滿,又無法將垃圾運到其他區域;所以當危機爆發後,根本就沒有替代方案去作處理。

回顧本港,反對聲音亦主要來自三個堆填區所在地區的居民。港台和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合作,剛於八月中進行的民意調查,以電話訪問了1,008名市民,搜集了他們對堆填區擴建的意見,得到的主要結果如下:

表一:受訪市民對堆填區擴建的意見

 

支持

一半半

反對

不知道

當區居民

44

14

32

9

非當區居民

59

14

16

10

整 體

57

14

19

10

從上表的調查可見,主流民意大都支持擴建三個堆填區,整體有近六成,就算當區居民的支持比率亦高於反對者12%。以這項民調的初歩數據來看,似乎推翻了「別在我家後園定律」;但是若從另一角度去分析,當區居民反對堆填區擴建的比率明顯高於全港,而非當區居民的支持率也明顯較高,可見該定律不是全錯!再加上,最受堆填區影響的是在其周邊生活的居民,所以,分區的居民之間也存在差異;故此,要看進一步細分的數據才能看得更清晰。

第二個原因是一直以來拿坡里地方政府的施政「效率低下,更貪污腐化」,居民已經長期積累著憤懣。早於九十年代中,該地區已經設立「垃圾專員辦公室」,專責處理城市垃圾的問題,但多年來問題不單沒能解決,官僚體制更讓問題不斷惡化。所以,危機爆發只是時間和觸法事件的分別而己!

而第三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當地黑手党組織卡莫拉 (Camorra)透過政治滲透,盤踞地方議會和政界,進而基本上壟斷了有利可圖的垃圾處理業生意。由於黑金政治、錢權結合的利益群體的勾結,自然地,這個利益綜合體就利用一切合法和非法的手段謀取厚利;同時,也會壓搾相關企業和人員的份額,最終把利潤最大化。可以想見,後果必然是當地居民的權益受損,垃圾問題亦日益惡化。

可以說,拿坡里的垃圾危機,也是意大利社會政治環境中,由於黑社會勢力坐大,而產生的惡果之一項反映而已。

另外,垃圾問題對拿坡里來說,已是長期痼疾!2007年的「垃圾圍城」事件,只是因為其爆發持續時間較長,影響範圍較廣泛,所以受到全球關注。可以見到,每隔一到兩年,當地就會爆發因垃圾引發的危機。直到今天,這個問題亦未能解決。當地的垃圾問題,可以說已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

還有,拿坡里當時要處理的垃圾問題,已經超越了地方政府的能力範圍,不單要由中央插手,更需要國際間的合作,才能暫時紓解,解決當年危機的其中一個方法,是將數以十萬吨垃圾運往隣近德國東部的處理廠。可想見,世間沒有免費午餐,意大利得向德國方面提供合理報酬。也是巧合,由意大利運往德國處理的垃圾,剛巧挽救德國的垃圾處理廠於破產邊緣;因該廠早前收集的垃圾不足而入不敷支,正面臨倒閉之危。

解決都市垃圾問題沒有坦途

拿坡里,曾經是備受鍾愛的歷史名城,因垃圾問題而被世人謔稱為「垃圾之城」,這稱號確屬不光彩。假使有一天,本港也因為沒能處理好都市廢物,爆發又一輪的危機,並被冠上「臭港」的污名,那對香港而言,才是莫大的諷刺和損害。更艱難的是,若要洗刷此污名,如今日的拿坡里,不是一天兩天,甚或一年兩年的努力便能辦到;這最少得用上十年時間,再加上數倍計的努力,才可做出一點成果。

了解此一事件,明白其所提供的警示,無論是民間、環保團體、政黨或政府,只能面對此一迫切的都市廢物處理的問題;要解決問題,只有踏上崎嶇不平的合作之路,捨此別無坦途!

嘗試大膽建言,應該儘快,由政府有關部門和立法會相關委員會擬定日程,召開一次「武林大會」,邀請各政黨和環保團體等的市民代表,務求集合官方和民間的力量,提出各方都能接受的短期的處理方案。然後透過進行定期會議,制訂中長期切實可行的計劃。

最後,建議同學們對於堆填區擴建的議題,於其他議題亦然,在建立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前,切記要避免,受到大眾傳媒中紛紜的爭論拉著鼻子走;更要對官方和民間的資料,作多角度的分析後,然後再作個人的判斷;這樣,才可免於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的下作境況。

 

思考問題:

  1. 你認為拿坡里的垃圾危機,能夠給本港帶來怎樣的啟示?
  2. 在拿坡里垃圾危機的個案中,那些不符本港目前的環境?又有那些共通點?
  3. 暑假前,政府關於堆填區擴建的議案遭否決,你覺得反映了那些主要矛盾?試建議一些解決方案。
  4. 你在多大程度上贊同,筆者在篇末所提出的建議?

 

 

參考資料:

  1. 港台及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堆填區擴建民調》,2013年8月15 – 21日
  2. CNN News, “Why Naples is drowning in garbage”, 7th Jan., 2008.
  3. 環保署網頁 統計數字
影片
港台〈鏗鏘集〉,《垃圾圍城》,2011年1月10
Facebook Twitter Email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