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重孝:分析統計資料 解讀人口老化
刊出日期﹕2012年10月15日(香港文匯報)
引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句話,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這本中華文化典籍,是傳統儒家學說的經典語錄;所以是經 典,就是毋須修讀過中國文化有關科目,只要對中華文化稍有認識,也大略明白其宣揚「敬老」及「推己及人」的道理。這亦是孟子對其身處時代的「理想社會」描 繪。惟回顧本港社會近數十年的發展,卻跟孟子想像的「理想社會」越行越遠。本文將通過多項數據,剖析本港的人口老化趨勢。 ■嘉賓作者:鍾文堅 (資深通識科教師、中學通識科顧問)
選對數據 審視趨勢
網上統計數據繁多,如何選用合適材料非常關鍵,是踏入知識寶庫前必要掌握的重要「鑰匙」。
搜尋政府統計處網頁,先選出有用的人口數據,但資料實在太多,如不同年齡層(以每5年劃分)按性別 羅列的每年人口數字,很難看出當中變化,更別說挖出其中趨勢。那就要回到起點,先問:「探究的問題和目的是甚麼?」自然是要找出「人口老化的趨勢」,要弄 清楚後才好辦。接著按部就班:「選取能夠顯示不同年齡層人口的數量及其所佔比率,從中審視是否有趨勢存在。」下表是就從合適的人口報告中,擷取和整理而 成:
表1:本港65歲或以上人口比率
年份 本港總人口 65歲及以上人口 65+比率(%)
1981 5,183,400 342,104 6.6
1986 5,524,600 370,148 6.7
1991 5,752,000 408,392 7.1
1996 6,435,500 656,421 10.2
2001 6,708,389 747,052 11.1
2006 6,864,346 852,796 12.4
2011 7,071,576 941,312 13.3
2016# 7,450,000 1,117,500 15
2021# 7,784,000 1,401,120 18
2026# 8,094,000 1,780,680 22
2031# 8,360,700 2,090,175 25
2036# 8,570,200 2,228,252 26
#2016年至2036年屬推算數字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
你或會問:「為甚麼選每5年的數據,而非10年?最細緻不是應包括每一年嗎?為甚麼只列出人口總 數,而不分列男女性別的人口呢?這些不是有趣又重要的資料嗎?」這些問題都問得好,在選用資料數據前都要先回答以上問題。在此先回到起點問題:「想要探究 的目的是甚麼?」既然是要考察本港「人口老化的趨勢」,所觀察的年份跨度就不能太短,起碼要有30年至50年的數據。另外,鑑於本港人口普查是逢「一」及 「六」的年份進行,那麼選每5年的數據就顯得合情合理,不是嗎?接下來,經仔細審閱過去30年(1881年至2011年)的人口,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 尤其是老齡人口所佔比率持續攀升,反映本港出現人口老化趨勢。
定義概念 深層解讀
整理數據後,可以怎樣進行再深一層意義的解讀呢?回答這個問題,可從幾方面來談,同時需要應用合適工具。
讓我們先從相關概念入手,首先甚麼是「人口老化」?不妨引用權威機構的定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簡 稱世衛,WHO)的界定,若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所佔總人口比率達到7%時,就被稱為「老齡化社會」(ageing society),而當老年人口比率增加到14%時就成為「老齡社會」(aged society);當再增加至20%時,就進入「超老齡社會」(hyper-aged society)了。根據世衛此一定義,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本港早在1991年邁進「老齡化社會」,推算約在2016年前成為「老齡社會」,然後再用少於 10年踏入「超老齡社會」。即是說,要用近15年才進入「老齡社會」,但少於10年就成為「超老齡社會」。由此可見,本港人口老化著實形成了上升趨勢,且 速度亦有增加。
一、人口老化遠超人口增長
除了應用相關定義分析,還可以時間向度作量度,審視人口數值於該段時期內的變化。另外,因為老齡人 口的比率是以總人口來計算,所以在同一時段內兩者都會有改變,於是乎就可以比較兩者的變化幅度,從而看出其中關係。為了方便計算,下面只擷取由1981年 至2031年(*經推算)的50年數據。從右面表2a中見到,經過半世紀,總人口增幅為61.3%,而老齡人口在同一時段竟上升511%,超過前者增幅的 8倍,可見兩者的增幅存在很大差別,即反映人口老化的速度遠遠高於總人口的增長。
表2a:總人口及老齡人口變化
時期 總人口增幅(%) 65+人口增幅(%) 增幅比例
1981–2031(50年) 61.3 511.0 1: 8.3
二、人口老化趨勢加速
但是,半世紀始終跨越的時間甚長,如要仔細觀察當中不同時段的變化,就需要分割成可比較的時段。若將50年時間一分為二(表2b),在前25年,總人口增幅比老年人口增幅是1:4.6;後25年是1:6.7,可見人口老化的趨勢在加速中。
表2b:總人口及老齡人口變化
時期 總人口增幅(%) 65+人口增幅(%) 增幅比例
1881–2006(前25年) 32.4 149.3 1:4.6
2006–2031(後25年) 21.8 145.1 1:6.7
三、再證老化速度遞增
再進一步,為了作更細緻的分析,可把50年再分割成多幾個相等的時段,那樣就可比較不同時段之間的 數據變化;另一方面,為了使經整理的資料易於閱讀,應避免將資料切割得過於細碎複雜,故表2c選擇以10年為每一時段的處理。審視下表的5個時段,其中有 著微妙的改變,而這些較細微的轉變,是在較長時期的資料中所看不到的。
表2c:總人口及老齡人口變化
時期 總人口增幅(%) 65+人口增幅(%) 增幅比例
1981–1991 11.0 19.4 1:1.8
1991–2001 16.6 82.9 1:5.0
2001–2011 5.40 26.0 1:4.8
2011–2021 10.1 48.8 1:4.8
2021–2031 7.40 49.2 1:6.6
從上表可見,除了第三個10年,總人口和老齡人口的增幅同樣比較低外,其餘年期都甚高,尤以高齡人口增幅大多接近五成;另外,細閱兩者的增幅比例,除第一個10年的1.8倍外,其餘4個時段都大於4倍。
總的來說,本港人口老化的速度遠高於人口增長的速度;同時,老化的速度亦隨時間推移不斷遞增。
在此用了頗長篇幅試圖較深入檢視和回答「本港人口老化的趨勢」此一問題,並且不嫌累贅地整理了3個 看似「大同小異」的數據表,是希望闡釋清楚無論探究甚麼社會問題,簡單如人口數據,可以隨手拈來,但要選取和整理成合用的材料,也得花一點工夫。要明白選 擇哪些資料、詳細到甚麼程度,是要在探討的過程中不斷修正和釐清的。如想看問題看得深入一點,這些挖掘資料的探究過程是「必修」的途徑,同時是「做學問」 需要投入的時間和精神。
四、老年撫養負擔沉重
原來20年前,香港已踏入「老齡化社會」,快要變成「老齡社會」,還只有10餘年,就會進入「超老齡」;面對此一轉變,本港社會是否已作充足準備,有長遠規劃迎接其來臨?
表3:本地老年撫養比率
年份 1881 1991 2001 2011 2021# 2031#
老年撫養比率* 97 125 155 177 272 418
每10年變化(%) - 28.9 24.0 14.2 53.7 53.7
* 此比率是65歲及以上人口數目相對每千名15歲至64歲人口的比率
#屬推算數字。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
從上表可見,本地老年撫養比率正持續上升,但代表了甚麼意思?又會帶來甚麼社會問題?老年撫養比率 從經濟學角度而言,指需要由勞動人口所供養的老齡人口,例如在2011年,每千名勞動人口就要供養177位老人,而此比率預計到2031年將上升至 418。而經推算數字顯示,未來每10年的有關增幅也會超過一半,可見「照顧好老年群體」所需投入的社會資源,對未來社會來說,將會是極沉重的負擔。
配合時事 歸納重點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國傳統文化所推崇的孝道和推己及人的美德,但今日社會又有多少後生遵從 這樣一套傳統教化呢?既然現實中未能實現每位老人都有孝順子女撫養,只能退而求其次,講求社會保障和安全網了。不過只要翻開報章,看到窩居在舊區籠屋ṃ房 的窮困長者,以及散居本地無依的獨居老人,我們就應知道「安老問題」在今日已經迫在眉睫。再加上,隨著這批老年人口加速踏入古稀之年,身體機能也會日漸退 化,對社會照顧和醫療服務的需要亦只會有增無減。可否想像20年後壯大的老人群體,其生活質素將會惡化到甚麼程度?所以,近年政府曾先後推動多項相關政策 和措施,如強積金、自願醫保等,但是否這樣做,就能解決目前和將要面臨的「超老齡社會」問題?這是很值得社會大眾關注的。
思考問題﹕
1. 推動傳統中華美德,會否有助解決人口老化問題?
2. 面對本港人口加速老化,政府應推出甚麼措施應對?
3. 舉3建議政策/措施,以助維持/提升老年人口的生活質素。
4. 按不同時段分析香港的總人口及老齡人口變化。
5. 甚麼是老年撫養比率?描述香港近50年的老年撫養比率走勢。
伸延閱讀:
1.《香港人口推算2007-2036》(2007年7月
2.《香港人口趨勢1981-2006》(2007年12月)
3.《香港高齡化行動方案》討論文件(2008年4月),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4. 梁萬福,〈從醫療角度看人口老化問題〉(2012年9月更新)
影片
1. 城市論壇(2012-6-3)
-RTHK 連結
embedded by Embedded Video
Download Video
- Youtube 連結
embedded by Embedded Video
YouTube Direkt
[youtubelwbUCnPPyFM]
embedded by Embedded Video
YouTube Direkt
embedded by Embedded Video
YouTube Dire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