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號公路
書名﹕312號公路:一趟橫貫中國、由上海到哈薩克邊界的312號國道之旅,帶你見證中國的隱憂與展望 (China Road:A Journey into the Future of a Rising Power)
作者:齊福德(Rob Gifford)
譯者:袁宗綺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30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410189
裝訂:平裝
作者
作者是位記者,在1999年至2005年期間擔任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駐北京特派員,並且學了二十年中文,能說流利普通話。這本書記載他告別中國之旅的行程,他沿312號公路,由上海出發一直走到新彊接連哈薩克的邊界。與其說是遊記,不如說是他多年來觀察中國的綜合報導,旅程本身只是佈景,令內容輕鬆一點。
內容要旨
一般認為中國遲早會成為下一個全球超級強權,但其實危機處處,他這次便是一次見證中國脆弱之旅。書的主要訊息是中國在歷盡屈辱後,一直希望重新成為強國,獲得外國尊重。而近年的高速發展,要追求成為大國、強國正正就是這種心態的體現,作者對中國的巨變讚歎之餘,卻又看到種種潛藏的問題,例如農村的貧窮狀態、種族問題、環境污染、愛滋病、道德淪亡、妓女、男女失衡、宗教自由、貪腐及政制問題等等,在在都顯示外表亮麗的中國存在很多脆弱之處。
作者在敘述他的觀察之餘,加入了很多在旅程中與普通老百姓的對話,也許這是記者慣用方式,從學術的角度當然有欠嚴謹,但無疑令內容更加有血有肉,增強了趣味性,亦似乎增加了說服力(至少對一般讀者而言)。
該書內容涉及了很多中國現存的問題,雖然沒有深入討論(這並不是該書的主旨),亦沒有提供確實的資料支持,但可令讀者在短時間內了解在中國崛起下,社會存在諸多問題,並不是全國一致向好。
值得一提的兩點
有兩點值得一提,其中是作者有意無意間提供觀察當代中國的另一個視角,將事情放在百年中國史上分析,會有另一番體會。例如,當他討論共產黨在近代中國屢犯錯誤,為何人民仍容忍其執政?他的理解是因為中國百年來長期屈辱,而共產黨儘管百般不是,但至少贏得一些外國的尊重。事實上,該書首五章皆在回顧中國近代史,一來顯示作者對中國歷史有所認識,二來亦為他的視角鋪路。
另一點是內容不乏精妙之句,例如﹕
「一九八九年天安門廣場學生殺戮事件之後,共產黨領導班子好似跟人民達成一項不成文的默契﹕只要不碰政治,做什麼都可以。……四十多年來被迫搞政治,如今完成不用搞政治,大多數中國人高興都來不及,只管做生意賺錢就好。」(p.29)
「他們(五十多歲的中國人)歷經五O年代末的大饑荒與六O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今日中國有再多的問題,也比從前好一百萬倍。沒有瘋狂的政治運動,沒有愚妄的經濟運動,沒有被迫批鬥鄰里鄉親的惡行。角度不同,感受完全不一樣。對我而言,政府只要「有可能」侵犯我的生活,我就無法接受:對他來說,即使那些可能性仍在背後威脅著,但收斂許多,今日中國對他已有如天堂,西方人很難有此體驗。」(p.250)
「誠如我的朋友木拉提(維吾爾人)所指出的,對中國人平心而論,在進行的不只是漢化,而是全球化,一種在任何地方都會發生的事。在某程度上,中國人開發新彊的動機是很真誠的﹕希望那裡的人民可以過更好的生活。在對維吾爾人而言,由於中國人主導這項現代化,使他們嘗到一種特別的苦滋味。」(p.308)
通識科單元﹕
- 現代中國
相關概念﹕
- 改革開放
- 經濟發展
- 社會問題
教學建議﹕
這本書涉及當代中國的多個範疇,而且以輕鬆的手法撰寫,適合作為通識科現代中國單元的課外讀本。個人建議在現代中國單元開始教授之前,讓學生在長假期閱讀(當然是一系列書中其中一本,讓學生自行選擇),並著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例如﹕中國改革開放在經濟上帶來驕人的成績,但經濟以外又如何?讓學生對當代中國有一個大概的理解,讓學生有較為宏觀的圖像,有助往後深入教授單元內的各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