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譽危機:公開資訊增誠信 解內地慈善困局
刊出日期﹕2011年9月26日(文匯報)
背景
近幾年來,內地的公益慈善事業發展迅速,截至2010年底,在民政部門登記註冊的各類社會組織數量由2005年底的31萬個增加到44萬個,其中,基金會 數量從975個增加到2,168個,許多社會組織都將公益慈善作為其服務宗旨。然而,這看似欣欣向榮的慈善事業卻在近期因為一個名叫「郭美美」的女孩而陷 入了一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嘉賓作者:岳經綸博士 中山大學教授
新聞背景:郭美美微博高調炫富
2011年6月,新浪微博上一個名叫「郭美美baby」的女孩引起了眾人矚目。她頻繁在微博上展示自己的生活照,從中可以發現,她開上百萬的瑪莎拉蒂跑 車,在別墅開生日派對,她的皮包、手機和手錶等都是昂貴的奢侈品。同時,她的微博認證身份是「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正是這個「中國紅十字商會總經理」的 身份,引起了公眾對她真實身份和財產來源的好奇與懷疑:一個年僅20歲的女孩就當上了總經理,並擁有名包豪車,其財產來源是否和「紅十字會」有關?一時之 間,一眾網友展開了「人肉搜索」,各種與郭美美、紅十字會有關的說法在網路上流傳,真假難辨。「郭美美事件」的發生,無疑將中國紅十字會推到了風口浪尖, 引發了公眾對內地公益慈善組織誠信品質的拷問。
公益業受質疑 民間捐款暴跌
從汶川地震到南方雪災,國人的慈善熱情不斷被點燃,各類慈善組織 和公益基金會日益增多,慈善已成為一股熱潮,並得到社會各方越來越多的認可和參與。但郭美美事件的發生及其所引發的公眾對紅十字會運作的各種質疑,讓我們 開始反思,我們的慈善事業是否走得太快了?在此次事件中,被捲入輿論漩渦的中國紅十字會,從在官方網站發出聲明到開通官方微博,再到秘書長王汝鵬出面解 釋,事件的焦點逐漸從郭美美其人轉移到紅十字會的運作是否公開透明上。即使紅十字會已將捐贈資訊發布平台上線,也依舊無法平息網友關於紅十字會是否參與利 用善款做經營的質疑。
各地紅會指善款銳減
負面資訊不斷曝光,所影響的已不再局限於紅十字會,而是擴散到整個官方慈善系統,使中國慈善事業深陷公信力缺失的困局。
在郭美美事件後,深圳市紅十字會醫療救助資金專屬帳號收到的社會捐款幾乎為零,佛山紅十字會醫院學校近日也公布了資金收支情況,其中顯示從去年6月至今年6月,該校共收到社會捐款88.6萬元,但在「郭美美事件」後,該校從7月至今再沒有接到任何捐款……
慈善組織的公信力是寶貴而脆弱的。人們通過給慈善組織捐款,是想獻出自己對他人的一份愛心,但當人們發現自己所託付和信任的慈善組織背後潛伏著商業的利益鏈條時,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受騙感,這種受騙感一經擴散,對整個慈善事業乃至整個社會都會產生非常消極的影響。
面對慈善事業的此次信任危機,不管是官方慈善組織還是民間慈善組織,都應該進行一次徹底的反思,防止在高速發展中失去公眾的信任,迷失正確的方向。
小知識:全國捐贈概況
據中民慈善捐助資訊中心媒體監測,2011年6月全國社會捐贈款物共計103.91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1億元或以上捐款6筆,計95.84億元;1,000萬元至1億元捐款20筆,共計4.96億元;100萬元至1,000萬元捐款93筆,共計2.78億元。
發展慈善事業 首要資訊透明
「郭美美事件」之後,公眾對紅十字會等官方慈善組織的信任度急劇下滑。面對來自社會各界的質疑,紅十字會雖然迅速向社會公布了近期接受到的捐款明細帳目,但其在資訊透明等制度建設方面的滯後還是引起了公眾的廣泛擔憂。
2010年,民政部下屬機構中民慈善對中國慈善組織進行了一份抽樣調查,調查報告顯示,約有75% 的慈善組織「完全不披露或僅少量披露資訊」,42%的組織表示沒有專門的資訊披露辦法,37%的組織沒有專人負責資訊披露工作。由此可見,在經歷了汶川地 震、南方雪災等多次捐贈井噴後,近年中國慈善組織的透明度並未提高。
慈善事業是良心事業,這樣的事業應該是乾淨的、透明的。當它蒙上灰塵,甚至有些時候不再「流淌著道德的血液」,就難免導致公眾失望,當公眾失去對慈善事業的信心,其積極性便會落後,並直接導致慈善事業發展的滯後。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嶸在微博中說:「中國紅十字會如不下決心改革,建立公開制度,將徹底失信於民。」資訊公開與透明化對慈善事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2009年部分慈善組織資訊透明指數排行
- 中國預防性病愛滋病基金會
- 南都公益基金會
-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
- 中遠慈善基金會
- 北京市華夏慈善基金會
- 中國紅十字總會
- 中國益民文化建設基金會
- 中華慈善總會
- 寧波市慈善總會
- 湖北省慈善總會
資料來源:中民慈善捐助資訊中心
各國監管組織 運作嚴謹有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對國外慈善組織運作的觀察,我們可以發現,許多發達國家的慈善組織都存在一個共同點—在資訊公開方面擁有一套成熟的運作模式。
1. 美國:任何公民均可查帳
在美國做慈善有著相當嚴格的程序,約束慈善機構及其成員的標準和規則相對完善,尤其是一些資助項目 申請、撥付款項和運營費用的預算等,管理都非常嚴格。美國還設有慈善評級機構,一旦信譽受到質疑,將直接影響到慈善組織以後的正常運作。美國絕大多數州都 規定,慈善機構必須向州首席檢察官提交年度報告,首席檢察官還可以代表公眾對觸犯公共利益的慈善機構提起公訴。而且任何美國公民都可以去慈善機構查閱帳 目。
2. 英國:立法規定公開資訊
英國是歐洲慈善業最為發達的國家。1992年的新《慈善法》明確規定,公眾中的任何成員只要交付一定合理的費用,就有權獲得慈善組織的年度帳目和財務報告。對於那些公益性非牟利組織來說,公眾對其資訊披露的要求不亞於上市公司。
3. 德國:一年期「捐助徽章」
德國為了規範慈善機構的運作,設有社會福利問題中央研究所和天主教聯盟兩家獨立機構,負責監督善款 的使用情況。其中社會福利問題中央研究所創立於1893年。他們的監督不具有法律強制性,而是建立在自身「公信力」的基礎上,他們向通過其審查的社會福利 組織和慈善組織頒發「捐助徽章」,由此認證這些組織具備募捐資質。
由於公眾認可這兩家機構的權威性,所以獲得其「捐助徽章」的組織比未獲認證的組織更受公眾信賴,自然也更容易得到捐款。目前德國有超過200家社會福利組織和慈善組織持有「捐助徽章」,其授權使用期為一年。這意味著這些組織每年必須接受一次審查。
相關概念
中國紅十字會
中國紅十字會是從事人道主義工作的社會救助團體,是內地統一的紅十字組織,以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促進人類和平進步事業為宗旨。中國紅十字會是國際紅十字運動的重要成員。
惠施網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推動惠施網(Wise Giving),旨在提高本港慈善機構的問責性及透明度,參與的慈善機構必須在網頁內提供管治及財務等資訊,以便公眾參考,捐款者更容易作明智的捐款決定。
思考問題﹕
1. 你認為「郭美美事件」是否導致內地慈善事業信譽危機的主要原因?
2. 參考外國或香港的經驗,你認為可以如何提升中國慈善機構的信譽?
3. 你認為郭美美事件,反映了當事人的甚麼價值觀?
延伸閱讀
文字資料
- 楊團,《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11)》,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
- 陳津利,《中國慈善組織個案研究》,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年版。
- 鄭功成,《當代中國慈善事業》,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 中國式慈善」危機上篇: 郭美美高調炫富 中國紅十字會陷信譽危機 (文匯報, 2011-7-19)
- 「中國式慈善」危機下篇:中國慈善事業錢伏危機 (文匯報, 2011-7-20)
- 中國慈善捐助報告
影片
1. 財經郎眼透視中國式慈善-2009年10月31日
2. 郭美美事件:中國慈善的潘朵拉魔盒?
3. 郭美美事件引發中國慈善機構信任危機
4. 22度觀察:中國人的慈善路
5. 郭美美母女接受專訪談炫富官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