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eral Studies Classroom 通識

瓶裝水系列三之三﹕瓶裝水禁與不禁

Facebook Twitter Email

刊出日期﹕2013年5月6日(香港文匯報)

 

引言

本系列的第一及第二篇分別從消費者權益及環境保護角度探討飲用瓶裝水議題,天價的瓶裝水未必為消費者帶來更佳水質,卻為社會帶來長遠的環境問題。事實上,隨著瓶裝水市場日益擴展,其禍害亦更巨大。吸煙為社會帶來重大損失,最終走上被禁之路,究竟是否應該效法禁煙的方法限制瓶裝水?作者﹕簡明宇 ( 香港教育學院大中華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學會院士、英國皇家醫學會海外院士、尼古丁及煙草研究會會員及「點亮教育」創辦人,其著作《獨立專題探究手冊》獲香港教育學院頒發「知識轉移優異獎」。)

 

市場擴大 禍害更巨

根據一家專長於飲品及食品行業的顧問公司報告,全球(包括90)的瓶裝水銷量不斷增長,以百萬公升為單位,從2006192,8002011261,800,上升36%(圖一)而目前,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瓶裝水消耗國,而且增長迅速,2011年較2010年增長17.8%,增長幅度在十大瓶裝水消耗國中僅次於印尼(23.9%)(圖二)。雖然歐美國家的人均瓶裝水消耗量遠遠高於其他地區,但其市場已日漸飽和,欠缺上升動力。相反其他地區,尤其是亞太區及非洲,儘管其人均瓶裝水消耗量十分低,但增長力強勁(圖三)。相對於歐美國家,部分亞太及非洲地區的自來水供水設施較為落後,自來水水質欠佳,增加瓶裝水的吸引力。若該地區經濟維持增長,民眾購買力增強,對生活質素的要求亦自然提高,再加上該區人口眾多,對瓶裝水的需求必將大幅增加。換言之,瓶裝水的禍害將隨其市場擴展而進一步加劇。此外,這些新興經濟體環保措施較為落後,民眾的環保意識薄弱,瓶裝水所造成的禍害將為更巨大。

 

 

圖一﹕2006-2011全球瓶裝水消耗量

圖二﹕20102011年十大瓶裝水消耗國

圖三﹕2007-11年瓶裝水區域消耗趨勢


 

反瓶裝水運動

歐美地區開始出現反瓶裝水運動,他們批評瓶裝水不良的宣傳手法、將公共資源(潔淨的水源)私有化、製造垃圾,甚至塑膠瓶會影響健康等等。不少個人及機構開始加入反瓶裝水運動,包括﹕

1.          美國修女國家聯盟呼籲如非必要,不要購買瓶裝水。

2.          國際企業責任組織(Corporate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 http://www.stopcorporateabuse.org)發起Think Outside https://viagrageneriquefr24.com the Bottle運動,挑戰瓶裝水生產商的誤導市場策略。

3.          著名時裝設計師Pierre Cardin設計了一個玻璃水瓶,鼓勵飲用自來水而非瓶裝水。

4.          美國城鎮Concord禁止販售以低於一公升以一次性塑膠瓶盛載的瓶裝水。

5.          不少大學已禁止於校園內出售瓶裝水,例如美國Loyola University芝加哥校園、University of Vermont,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加拿大Trent Universitythe University of Ottawa Ryerson University及澳洲坎培拉大學。

6.          澳洲Bundanoon鎮禁售瓶裝水

7.          一些政府禁止利用公帑購買瓶裝水,例如洛杉磯。

 

煙草與瓶裝水﹕何其相似﹗?

若要舉出一件既容易購買,但又管制多多的商品,則非煙草產品莫屬。若比較煙草產品與瓶裝水,兩者其實頗多相似之處。

 

市場受跨國企業控制

全球的煙草產品基本上受三大跨國煙草公司控制,同樣情況出現在瓶裝水(例如可口可樂及雀巢)

 

誤導性宣傳

兩者均被指使用誤導性的市場策略宣傳其產品。

 

生產商賺錢,社會埋單

一手及二手煙對吸入者造成即時及長遠的身體傷害,亦為公共衛生帶來長遠的負擔。瓶裝水同樣對環境帶來即時的損害(消耗能源、水及石油等),廢棄膠瓶亦為社會帶來長期的負擔。生產商獲得巨利,但所帶來的禍害卻由社會埋單。

 

均屬非必需品

煙草產品及瓶裝水只為滿足消費者消費慾望的產品,而非維持生命的必需品。

 

禁售與徵稅

對付煙草禍害,主要是以限制使用與售賣,以及徵稅入手。在瓶裝水方面,部分地區/機構已實行禁售,美國芝加哥亦已開徵膠瓶稅,每個膠瓶需繳稅五仙。

 

成份不明

煙草產品含有很多不明成份,焦油及尼古丁只是其中兩種有害物質。瓶裝水,尤其中礦泉水及礦物質水,包裝上往往沒有列明所含礦物質成份及數量。

 

喜歡贊助體育活動

以往,煙草商經常贊助體育活動,例如XX網球賽及XX盃足球賽,希望藉此塑造其健康形象及提高知名度。不過,在各國加強控煙後,已經禁絕煙草商的贊助活動。瓶裝水亦以類似的宣傳策略,例好贊助渣打馬拉松、香港三項鐵人賽、足球隊,甚至冠名贊助越野賽跑。

 

入門容易

煙草產品人價格高低相差很遠,低價煙吸引非煙民入門。煙草產品在香港課以重稅,即使如此,每支煙也只是兩元左右,要入門嘗試的經濟門檻其實很低。瓶裝水亦如是,價格豐儉由人,一瓶瓶裝水的價格可低於兩元。行銷低價瓶裝水,無非是想讓顧客養成飲用瓶裝水的習慣。

 

購買方便

購買極為容易是兩者的共同特徵之一,舉凡便利店、士多、報攤,以至食肆、超級市場及藥房均有出售。以往,一如瓶裝水,煙草產品還透過自動販賣機出售,在控煙運動強烈的反對及《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約束下,自動販賣機才在多國絕跡。

 

規管方式

參考其他地區,對瓶裝水的規管方式與施著於煙草產品類似,包括﹕

 

徵稅

對膠瓶實行徵稅,一方面補償政府處理膠瓶的開支及社會負擔,例如佔用了堆填區空間,另一方面藉此增加瓶裝水的成本,或有機會令零售價上升,減低消費者的購買意欲。

 

生產者責任制

要求瓶裝水生產商必需回收其生產玻璃或塑膠瓶,減少器皿成為垃圾的機會,亦減少政府處理的開支。

 

強制列出成份

要度生產商需在包裝上列出瓶裝水的成份,尤其是所含礦物質的種類及數量,讓消費者有充足的資訊作出決定。

 

健康忠告

針對瓶裝礦泉水及礦物質水可能對部分人士身體有所影響,例如嬰兒及孕婦,在包裝上設置明顯的健康忠告,提醒消費者有關風險。

 

禁止售賣

完全或局部禁止售賣瓶裝水,令其絕跡。

 

禁止宣傳及贊助

禁止所有形式的宣傳及贊助活動,減少借此擴大市場的機會。

 

禁止帶進

禁止將瓶裝水帶進一些指定的地方,例如海岸公園、郊野公園等。

 

正反對對碰﹕瓶裝水禁與不禁

究竟政府應否仿傚控煙政策,對瓶裝水進行規管?

1.          產品為社會帶來即時及長遠禍害

2.          使用不當的宣傳手法

3.          有可能對使用者身體有害,例如攝取過量礦物質

4.          消費者沒有得到足夠的資訊以作理性判斷,例如瓶裝水的成份、產地及潛在風險

5.          水、空氣及陽光均為生存的必要元素,不應被私有化及販賣

 

1.          瓶裝水只是一般商品,一如豉油及牛奶,沒有規管的必要

2.          消耗其他商品一樣會產生垃圾及碳排放,例如包裝紙及玻璃瓶等

3.          水是生存必要元素,不應被規管,反而應鬆綁讓人更易獲得

4.          消費者有選擇的權利,任何對商品的規管均會削弱此權利

 

延伸活動

1.          同學帶回各種瓶裝水

2.          著同學分類

3.          比較不同瓶裝水的包裝,並指出共同特徵 (討論﹕生產商希望藉這些特徵達到甚麼目的?)

4.          觀察瓶裝水包裝上的標籤,比較不同種類及牌子所提供的資訊 (討論﹕就保障消費者權益而言,生產商所提供的資訊是否足夠?)


思考問題

1.          根據圖三,說明瓶裝水消耗趨勢,並解釋背後可能的原因。

2.          根據上文,你認同煙草產品與瓶裝水類同嗎?請以例子說明你的觀點。

3.          參考上文及就你所知,你何等程度贊成立法規管瓶裝水?

 

延伸閱讀

  1.   力除環保公害 紐約減用瓶裝水 (香港文匯報, 2008714)
  2.   來一場“反桶瓶裝水運動”何妨
  3.  瓶裝水醜聞凸顯食品安全問題http://www.chinatimes.nl/tw/lifestyle/health/1119-bottled-water-scandal-highlights-food-safety-challenges
  4. 瓶裝水的罪惡,你喝不出來 (台達環境電子報

 

影片

瓶裝水的故事 Story of Bottled Water 中文字幕

embedded by Embedded Video

YouTube Direkt


Facebook Twitter Email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