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燃料=環境救星?
刊出日期:2011年6月13日(文匯報)
近年油價高企,生物燃料成為能源界的新寵。但生物燃料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影響,目前仍是毀譽參半。有人認為它是全球氣候暖化的救星,有人卻認為它帶來生態災難。究竟誰是誰非?
■作者﹕劉禮彬、簡明宇
相關概念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意指可於短時間內補充的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水力能及生物燃料(Biofuel) 等。相對而言,化石燃料(Fossil Fuel)一類難在短時間內補充的燃料則被稱為不可再生能源(Non-renewable Energy)。可再生能源比不可再生能源更潔淨,並對環境破壞較少。不過,目前可再生能源在全球整體能源消耗比率中所佔甚少。
■生物燃料
生物燃料(Biofuel)意指從生物質(Biomass)轉化而來的燃料,具有碳循環(Carbon Cycle)平衡的特性。傳統的生物燃料包括木柴(最初用作火車燃料)及糞便(如風乾的牛糞)。現代的生物燃料轉化農作物(如粟米、大豆及甘蔗等)為乙醇(Ethanol),或轉化含豐富油脂的動植物為生物柴油(Biodiesel),作為汽車燃料。
■碳循環
碳循環(Carbon Cycle)意指碳元素在生態系統的循環。碳是所有有機體的基本元素,亦是海洋、空氣和土地的一部分。在自然環境中(無人為因素下),碳釋出後會在循環中自然達到平衡。
■生物質
生物質(Biomass)泛指各種有生命的有機體或剛死去的有機體,多以植物或動物形式存在。在相關詞彙中,它意指從有機體獲得的再生能源。煤炭和經提煉的化石原料不屬此類,因為它們屬於遠古的有機體,不是處於現有的碳循環圈中。
■溫室氣體
大氣含有多種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例如二氧化碳,這些氣體會將地球部分熱力射向太空,其餘部分傳給地球,形成所謂「溫室效應」。若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增加,地球氣溫便會升高。不少 氣體都有「溫室」的特性,並存在於自然(如水氣、二氧化碳及氧化亞氮),亦有不少由人類所製造(如工業氣體)。大氣層中主要的溫室氣體有二氧化碳、甲烷、 一氧化二氮及臭氧。
乙醇產量飆升 消耗比例仍低
乙醇是主要現代生物燃料之一,表一顯示全球乙醇的產量直線上升,2009年的產量是1975年的130倍,預料產量會持續並迅速增加。目前乙醇主要作為汽車燃料。表二顯示,儘管乙醇產量飆升,但仍只佔全球能源消耗比例的0.3%。
減溫室氣體 V.S 損空氣素質
■立場:生物燃料是救星
1. 乙醇加入汽油內可減少釋出二氧化碳,以乙醇代替石油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有數據顯示,乙醇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逾8成。
2. 原油(未經提煉的石油)洩漏可對環境造成長遠影響;但乙醇的揮發性高,容易被水稀釋,萬一發生洩漏亦可被快速分解。
3. 化石燃料焚燒千億萬年前的碳分子,變相突然增加當今大氣中的碳分子含量。而生物燃料則只是把現在經光合作用轉化的碳分子再次融入大自然,可達致碳平衡。
4. 乙醇具正能源平衡(Energy Balance)的特性,即投入生產乙醇的能源少過產出。隨?技術改良,未來生產二代乙醇(即纖維素乙醇,Cellulosic Ethanol)所產出的能源將較其投入高10倍。
■立場:生物燃料是災星
1. 由於乙醇的能量只有汽油的2/3,故在同等距離下需要更多乙醇燃料,結果反而比汽油多釋出19%二氧化碳。另外,乙醇含氧量比汽油更高,將會嚴重侵蝕引擎。
2. 乙醇作為汽油燃料,會產生更多氧化氮混合物及地面煙霧(Smog, Ground-level ozone),影響地面空氣素質。
3. 生產乙醇需大量農作物,間接導致人民需要開闢熱帶雨林及草原作耕地。有專家指,將熱帶雨林闢作耕地會削弱熱帶雨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又估計全球因推林做耕地而產生的溫室氣體等於日常使用化石燃料的碳排放量。
4. 大量種植作為生物燃料的農作物需使用大量水資源及化肥,生產過程會耗用更多的額外能源,甚至因催谷收成而令土壤表面貧瘠沙土化。
5. 乙醇因含氧量高,具腐蝕性和吸濕性,增加儲存和運輸的難度,導致運輸成本和環境風險上升。
資料一:巴西─乙醇大國
巴西是生產及應用乙醇最廣泛的國家。2008年,巴西有370個生物燃料工廠,估計至2012年增加至超過400所。表三顯示,儘管近年有其他國家加入生產及使用乙醇的行列,令巴西所佔的全球份額有所下降,但該國仍佔相當大比例。
■購買雙燃料汽車 提供稅務優惠
巴西的加油站提供汽油及乙醇燃料,而且後者價格只是前者一半。該國政府更為國產的汽油/乙醇雙燃料汽車(Flex Car)提供稅務優惠,吸引更多人使用。而即使是汽油,巴西政府亦規定需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從1977年的4.5%增加至2007年的25%。
■7萬平方公里林地被毀
廣泛使用乙醇令巴西有效抵抗油價上升所帶來的壓力;但生產乙醇的代價亦相當沉重。環保團體「綠色和平」在2006年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2003至2006年,巴西有7萬平方公里的林地被摧毀,單是2003至2004年,就有相當於一個比利時面積大小的林地消失。
資料二:香港使用生物燃料情況
港府在2010年7月修訂汽車燃料規例,為車用生物柴油制訂規格標籤。生物柴油在歐洲較普遍,但在香港的使用層面仍很狹窄。有生物科技公司希望當局進一步 推廣使用生物柴油。另有本地廠商花兩年時間,在屯門環保園用廢棄的煮食油,經除淨轉化等工序,製成供汽車使用的生物柴油,質量與一般柴油相若。而汽車燃料 規例修訂後,會為生物柴油訂出標準及標籤規定,可提高生物柴油的素質和消費者的信心。廠商表示,空氣污染管制汽車燃料修訂規例,除有助推動生物柴油的應 用,亦有助打壓非法使用廢食油,即俗稱「萬年油」、從不更換的煮食油。
■欠大型儲存庫 普及路漫長
但有人指出,即使修例,對普及生物柴油的使用仍有一段距離,因為本港欠缺大型儲存庫和運輸系統。有關廠商下一步會與本地的油公司合作,利用他們的設備,推出生物柴油產品,長遠目標是年產2萬噸生物柴油。
思考問題
1. 從保護環境的角色而言,你認為以生物燃料取代化石燃料是否可取?為甚麼?
2. 參考資料一,巴西為何積極推動生物燃料的使用?
3. 參考資料二,有何因素影響生物柴油在香港的發展?有何解決之道?
4. 綜合上文,你認為支持及反對使用生物燃料的聲音會來自哪些持份者?
5. 參照巴西的經驗,中國有沒有潛力擴大生物燃料的生產及應用?為甚麼?
6. 承上題,當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難和阻力?試舉例說明。
相關參考料下載
文字:
5. Sala, O. E., Sax, D., & Leslie, H. (2009). Biodiversity consequences of increased biofuel production. Biofuels: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and Interactions with Changing Land Use, 127–137.
影片:
embedded by Embedded Video
YouTube Direkt
2. 糧食能源變奏曲–8. 甘蔗酒精需求大 NGO組織憂人權
embedded by Embedded Video
YouTube Direkt
embedded by Embedded Video
YouTube Direkt